赏石名家苏东坡

近日,由湖北省黄冈市委市政府、湖北广播电视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苏东坡》六集电视纪录片在央视和网络上热播,激起了无数“苏轼粉”的热议和追思。

现代作家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曾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2000年,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1001-2000年间的“千年英雄”,全世界一共评出12位,苏东坡名列其中,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充分显示了其人格魅力。时至今日,诗人、词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工程师、美食家……这些光环之下,拼接起了这位堪称“全才”的形象。

俞莹:赏石名家苏东坡
苏东坡《归安丘园帖》

只是,许多人——包括电视纪录片都忽略了一点:苏东坡还是一位赏石家。

网上流行着怎么一句话: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如果换作一句话:你是什么石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与谁在一起。所谓石以人贵,这在古代赏石之中尤为突出。清初文学家王士禛在定州看到苏东坡当年赏玩过的雪浪石后,就有这样的感叹:“石实无他奇,徒以见赏坡公,侈美千载,物亦有天幸焉。”——雪浪石如今已经成为河北一带所产图纹片麻岩的代名词,也是园林景观石的常见品种,最近出版的《中国石谱》(中华书局2016年8月版)一书就收录了雪浪石这个石种。可以这样说,这块石头如果当初没有苏东坡的激赏,可能就什么都不是,是苏东坡发掘了这个石种。(参见拙文《雪浪名石忆坡翁》,石界微信公众号2017年2月18日)

俞莹:赏石名家苏东坡
苏东坡“雪浪石”(局部)

俞莹:赏石名家苏东坡
《中国石谱》雪浪石介绍

苏东坡可能是历代诗人中咏石之作最多的一位,苏东坡故乡四川眉山市观赏石协会编有《东坡赏石诗文集粹》一书(2015年版),就收录了苏东坡平生所作的赏石诗文(包括砚铭)共百余首。由于当时他的文坛地位,使得爱石之举得到了广泛的效仿和弘扬,将赏石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和新高潮。有意思的是,苏东坡的主要藏石经历多是在贬官奔波途中发生的,大概是奇石的卓尔不群具有移情作用和励志精神,抚慰了诗人那颗伤感的心。

苏东坡被认为是豪放派诗人,他的咏石诗也不乏恢弘雄放的风格。如熙宁四年(1071)七月,苏轼离京赴任杭州刺史,途径陈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和弟苏辙相聚后专程去颍州(治所在今安徽阜阳)拜谒了已经颐养天年的恩师欧阳修,为其所藏的虢州月石屏写了一首《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诗作,气势恢弘,想像奇特,尤其是突破传统诗作格律拘束:“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嵋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蒙。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

苏东坡咏石诗中最富于激情想象力的,我以为莫过于《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土人谓此弹子涡也。取数百枚,以养石菖蒲,且作诗遗垂慈堂老人》一诗,那是他在任职登州知州(到任仅五天就被调令升任礼部郎中)时,在蓬莱阁(今烟台市蓬莱市)下发现了不少弹子涡石(南宋杜绾《云林石谱》称之为文登石,不同于今天长山岛月牙湾的长岛球石),五彩斑斓十分可爱,他拾取文登石数百方,用来养植菖蒲,并供养老父:“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块。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小小的石头,让诗人仿佛听到了东海的浪涛声,让老人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将它们置于盆中,似乎每天都在与山海对话。这是何等激情而又浪漫的文字。袖中(石)东海,由此成为了以小见大赏石观的代名词。

俞莹:赏石名家苏东坡
《中国石谱》弹子涡石介绍

文登石给诗人带来的乐趣还不止这些。他将文登石置于盆中,用于置放其最心爱的“仇池石”。所谓“盛以高丽盆,藉以文登玉。”八年以后,他在定州任上时,又作有《北海十二石记》一文,回忆起登州的海岛上“多美石,五采斑斓,或作金文”,记录了好友吴子野从登州得到十二块“秀色粲然”的造型石(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有其图绘)由船带往家乡广东潮州,即所谓“近世好事能致石者多矣,未有取北海而置南海者也”,也是反映当时文人士大夫玩石之风的很好史料。(2003年8月15日,长岛旅游局曾经在蓬莱半月湾畔举行苏东坡题写《北海十二石记》910周年纪念活动)杜绾《云林石谱》还专门记述了此事——值得一提的是,在苏东坡逝世一二十年后问世的《云林石谱》,在有关石种介绍的时候,记叙有不少苏东坡赏石的故事,包括英石、江州石、黄州石、登州石、雪浪石等,可做信史来看。

俞莹:赏石名家苏东坡
《素园石谱》“北海十二石”图绘之一

苏东坡性好书画,对于图纹石情有独钟也是可以理解的。其中最典型的,当属黄州石。

俞莹:赏石名家苏东坡
苏东坡《黄州寒食帖》局部

俞莹:赏石名家苏东坡
乾隆题跋苏东坡《黄州寒食帖》

苏东坡谪居湖北黄州五年,是诗人才情得到极大释放的时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前、后《赤壁赋》等,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其不可动摇的地位。期间,苏东坡还作有前、后《怪石供》,在赏石史上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谓怪石,就是指黄州石(南宋杜绾《云林石谱》有载),类似雨花石的一种图纹卵石,“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者”,产自当地的长江边。苏东坡对之十分感兴趣,亲手搜采了一些,并用饼食与村童换了一些,以古铜盆清水以养,并寄赠庐山好友佛印和尚以及参寥子作供,他由感而发,写下了前、后《怪石供》,并强调指出,以石头作供于禅僧,是他开了个头。后世将清供之石称之为供石,实起始于此(也有称贡石者,则源自《尚书·禹贡》,《禹贡》中有青州贡“铅松怪石”等记载。两者意思完全不同)。

其实,在苏东坡贬官黄州之前,黄州石并没有入赏石家的法眼。一如《云林石谱》所称:“顷因东坡先生以饼饵易于小儿,得大小百余枚,作怪石供,以遗佛印,后遂为士大夫所采玩。”这是典型的石以人贵。

俞莹:赏石名家苏东坡
《中国石谱》黄州石介绍

五百多年后,清初诗人、画家、收藏家宋荦曾任湖广黄州通判,也是仰慕苏东坡之名,在当地遍求上品黄州石竟不可得,一度怀疑苏东坡所言为虚,最后在友人帮助下仅得了十六枚,各具形象,置于水晶盆中供养。宋荦还作有《怪石赞》一文叙之,分别为每方石头“点赞”。如有一枚形如紫菱,有僧默坐蒲团凝然而望之影像,故取名为达摩影,作词赞曰:“达摩面壁,影在嵩少。胡为此石,端然含照。不起不灭,轨拟轨貌。稽首皈依,渊乎微妙。” ……也是由苏东坡而起的一段赏石故事。

古典赏石的审美,人们通常用瘦、皱、漏、透来概括表述,源自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题画《石》:“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绉(通皱)、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其实,他所引用的苏东坡话有误,石文而丑应该是石丑而文,两者意思完全不同,如果说前者只是形而下,那么后者正是形而上。(参见拙文《瘦皱漏透千古谜》,石界微信公众号2016年4月30日)

所谓石丑而文,其意味深长。如果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苏东坡对于“文人画”的宣言的话,那么,“石丑而文”就是对于“文人石”(西方学界对于中国古典赏石之称谓)的宣言。所谓丑,是指一种反形式美,即所谓的瘦皱漏透相石法;还有一层意思,应该是指一种抽象审美。所谓文,应该是指一种温文尔雅、刚柔相济。大致是说,石头(造型)越是反形式美,就越有文雅之趣。文人画的“似与不似之间”,与文人石的“不似”,相映成趣,各擅胜场,于苏东坡传世颇为罕见的画作《古木怪石图卷》(现藏日本)得到了验证,其石方圆相兼,既怪又丑,皴折盘旋如涡,古木则盘折奇崛。与苏东坡相交游的米芾在《画史》曾提到:“子瞻(指苏东坡)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苏东坡画石,既具有典型文人画的特征,也写出了文人石的风骨。苏东坡喜好画丑石风竹,曾经以画易得灵璧刘氏园中的一方正反面皆可观的“作麋鹿宛颈状”灵璧石(《书画壁易石》),也是一段佳话。

毫无疑问,苏东坡堪称是宋代卓越的赏石家。

俞莹:赏石名家苏东坡
苏东坡传世画作《古木怪石图卷》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石界

作者:俞莹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659.html/

(6)
上一篇 2017年10月14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7年10月16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