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源于自然,奇石经人发现,融入人的思想、情感,才有可能成为具有观赏意义的赏石。
题名:如来玺;石种:彩陶石;尺寸:33X27X15CM;收藏:徐文强
现在石界有种倾向,好象奇石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宝贝,无所谓好不好、奇不奇、象不象,只要愿意都可以登堂入室,供人赏玩,同时也有些人捣鼓什么“似与不似”,好象玩石就要玩在似与不似之间,全然不顾人们对美的感受。我认为,此风不可长。奇石鉴赏必须体现美的感觉,挖掘文化内涵,鉴赏的过程就是要把大自然造化的奇石中最有韵味的艺术含量挖掘出来。绘画、雕塑等“人为艺术”可以用抽象、大写意等风格来创作来表现,前提是创作者已吸收了生活中美的精华,采用“似与不似,不似神似”的技法,是对美的概念的升华,而不是简单的再现。而对赏石这类首先归为“发现艺术”的艺术品则不能用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应花大力气去挖掘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化内涵。
题名:柔肠百结;石种:素彩陶;尺寸: 54X38X26CM;收藏:徐文强
自然界中的奇石注定只有极少一部分能与人的审美理念相融合,与观赏者的内心产生共鸣,从而脱颖而出,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一一赏石。玩石者大多经历过,当得遇一枚好石时砰然心动的感觉,这种发自内心的冲动往往是一枚好石给予人的灵魂深处的触动,甚至就是因为这种特别深刻的影响而引导人们进入石界。而面对目前好石一石难求的现状,我们不能为了写赏析、卖石头,贸然不顾奇石的品位,把赏石鉴赏的理论导向追求“似与不似”、“不似神似”的误区,这样势必模糊石友特别是新入道石友对赏石作品的认识概念,好像什么石头都可以玩,只要喜欢就好。这样做也许能多拖几个人加入石界,但对赏石水平的整体提高毫无帮助。
题名:莫高窟;石种:大化石;尺寸:32X9X6.5CM;收藏:徐文强
评定赏石不是去创造美,而是用审美观点去评判美,而评判赏石则一定要掌握:形、质、色、纹、神”等基本的评判要素,必须是“形”在前,“质、色、纹……”等综合考虑,从“形、质、色、纹……”中悟“神”。离开了带审美观念的评判,石头还是石头,无所谓奇与不奇,美或不美。尽管我们可以强调审美要求因人而异,但不论这差异有多大,也不能把丑的硬说成是美的。面对当今赏石作品一直没有进入主流社会的状态,我们的理论界更需为赏石赏玩做有益的引导。
题名:禄;石种:九龙壁;尺寸:22x19x13cm;收藏:徐文强
我査阅过国内外有关拍卖资料.发现有文化内容及文化传承的赏石(如有文字的或配有原座的老石头)以及有很高观赏价值的新赏石(配好底座的)均能得到人们的追求,其价也高。如一枚13cm左右有文字的灵璧古石成交价为人民币26万元;另一枚配座的现代赏石成交8万……但这与目前市场上漫天要价的情况截然不同,前者为主流社会的理性消费,后者为恶意炒作,对于炒作者我们只能理解为其对赏石文化及赏石价值的不解和浮躁。
题名:归林;石种:大化彩玉石;尺寸:46X38X16CM;收藏:徐文强
选石第一眼很重要,不论山形、人物、景观、动物、图案、文字,只要形象生动完整,就具有最基本的观赏价值,然后用我们对石头的认识程度,将在自然界中不易形成的或者是在同一石种中非常出挑的遴选出来,然后才对照“形、质、色、纹、神”等基本要素分出优劣层次。今天比较成功的赏石家都是遵循此道,不断充实新的赏石理念,继承传统赏石概念,融合当代审美观念,进行着赏石作品的创作实践。
题名:达摩面壁;石种:来宾石;尺寸:63X63X42CM;收藏:徐文强
我一向认为,作为收藏家对被发现的奇石选择标准一定要严。每当我看到赏石作品本身并不入眼而对其赞美的文章却很美时,我有种疑惑,是石文化的理念走到了前面,还是浮躁的心理导致了这文过饰非。理论鉴评是用来指导实践的,鉴评必须倡导:全面、真实、完整陈述,实事求是,敢于揭示缺陷。如果在赏石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在赏石鉴评方面还在追求“似与不似”、“不似神似”,那么你的作品永远也达不到进入主流社会的高度。因为赏石只有达到了同古玩、骨董、名人字画相匹配的高度才有可能被主流社会所接纳,主流人士不会仅仅因为你对赏石的漂亮文字介绍而购买赏石。另外我还有一个体会:拥有赏石一定不要孤芳自赏,要走出区域,多参加交流,听听更广泛的评价,只有经过时间推敲,不断筛选的赏石,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赏石,不然只以个人的眼光,执迷于“似与不似”的局限,终将一事无成。
题名:醉龙樽;石种:缠丝玛瑙石;尺寸:27X19X17CM;收藏:徐文强
愿所有的玩石人都能得到真正意义的好石头。(本文选自徐文强·《文强说石》)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5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