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敬敷:从潦河石到陈炉石的受热捧看审美趣味的变化(二)

潦河石陈炉石受到青睐,我们感觉到好石者的审美趣味已经向着抽象美拓展。

  • 由具象到意象再到抽象的赏石路径

众多石友在赏石中,常有由具象到意象再到抽象的审美经历。刚开始玩石的时候,更多地关注是像不像什么具体的事物或物态。特别具象、甚而可以乱真的观赏石,可以说是人见人爱。要不,怎么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自然天成惟妙惟肖的《红烧肉》和用翡翠精工雕琢的仿真白菜哩。

特别具象的观赏石,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界于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石。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石几看等等,就成了赏石审美的常态。将赏石艺术的特质之一称之为美的发现,也多半缘于此。为了让个人的当下的审美感受获得众人认同的确证,奇石的命题、点评、解读就成为了必要。

抽象审美的出现,终于让人们认识到美的呈现并不一定要以什么具体的事物或物态为中介,美就在于形质色纹的表现之中:形态的大小开阖,质地的粗细燥润,颜色的黑白多彩,纹理刚劲柔曲,都会给我们以理性上直观的体悟。而只有那些变化中有统一,或统一中有变化的形式美者,才能引发我们生命中固有的和谐潜质与其共鸣,这时我们就感觉到了一种形象而生动的、不带任何功利性的愉悦感——美感。

有意思的是,一些艺术家也有由具象写实到意象再到抽象的艺术表达过程。齐白石最早是画工笔画仕女的,后来写意与写实相偕,而写意的幅度越来越大。西方抽象画派的奠基人康定斯基,是看到自己一幅写实的画作斜挂于画框上后感受一种从未有过的美的震撼,由此受到启发,而专注于抽象绘画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

现在,抽象审美已不知不觉沁入石界。如果说对形、质、色、纹单一要素为主的赏析曾被当年的《石道》所提及的话,那么现在已成为普遍的事实:雨花石友除了具象意象的玛瑙石外,现在钟情于无任何图像显现的雨花蛋白石;有的石友则将抽象石称之为美石。而观赏石鉴评的国标,通过对岩石类中色质石亚类的设立,更是为这类抽象石起了正名的作用。

  • 抽象美的核心在于形式美

自然天成的观赏石与人为艺术品不同,它并无主题也无内容,只有外在的由形质色纹所构成的形式。之所以成为天然的石质艺术品,是赏石者在其形式的框架内注入思想和情感后的命题、配座、赋文、陈设等内容和主题所致。因此,观赏石的形式美,亦即自然美对于具象石、意象石、抽象石都是第一性的,是前提是基础。至于无任何具体事物和物态可比拟的抽象石而言,对其审美就是对其形式美本身的审美体验。

观赏石审美的形式不外立体的塑像和平面的图像。其形与纹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点、线、面、体。一方面,点运动就成了线,线运动就成了面,面运动就成了体。另一方面,体与体相交,又构成了面;面与面相交,又构成了线;线与线相交,又构成了点。色是附着于形或纹上面的。而质是石的本体。

那么这种塑像和图像是否能达到“美”的程度呢?人们在对形式美的探寻实践中摸索到了形式美的普遍性原则:“变化中的统一,统一中的变化”。只有变化,没有统一就会杂乱;只有统一,没有变化就会呆板。

这种变化与统一,符合阴阳和谐的相反相成规律,如虚与实、疏与密、动与静、明与暗、主与辅、冷与暖、方与圆、坚与柔、多与少、张与驰、黑与白等等的对立与统一。由此,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诸如对称、均衡、重心、层次、尺度、节律、韵律等法则。

而且,还从社会文化背景的群体意识和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反映角度,对形式美的诸多方面的效应进行了探索。其中对颜色,对点、线、面、体的理性直观尤为重视。康定斯基在《点线面》一书中,把点、线、面提到自主的,富有表现力的高度。在《论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主张以形和色彩本身的内在意义作为艺术语言。

  • 潦河石和陈炉石的形式美解析

潦河石和陈炉石的形式美表现,重点在点、线、面、体的形态构成和色彩、纹理(肌里)。

潦河石在较为粗糙的白色或类白色的肌理背景下,由黑色的凸线或凸点构成了二维的图象。图象深浅不是由于黑色的浓淡,而是由于其凸线、凸点排列的疏密而致,故有中国画焦墨画法的意味。潦河石的凸线,常呈平行状,其疏密的有序排列增加了图象的韵律之美。较粗糙的白色背景,减弱了黑白间的强烈对比;较多的“留白”部份,让图象的构图多显简洁、疏朗。

雷敬敷:从潦河石到陈炉石的受热捧看审美趣味的变化(二)

青山横黛 张林峰藏

图1的潦河石,水冲度极好,外廓圆润饱满。黑色图象居于石面的1/3处,一抹弧形黑黛在左下角突生变化,让人惊喜。而黑色中的一条纤细的类白色曲线与弧形黑黛之上空间的一弯黑色细线相映成趣,在随性之中顿生些许妩媚。

雷敬敷:从潦河石到陈炉石的受热捧看审美趣味的变化(二)

图4 巫山行云 张林峰藏

图4的潦河石以黑纹比重大为其特色。横向平行的直线纹那间断性的发散,构成了多层次光幻视觉的效果,特别是右上方的一隅,光幻视觉效果特别突出,给人光芒四射的辉耀感。而画面上方留白处的几道细线,对整体的黑色构图起到了调剂的作用。

雷敬敷:从潦河石到陈炉石的受热捧看审美趣味的变化(二)

图7龙腾虎跃 李小宝藏

陈炉石较潦河石的形式美空间更大一些,除了二维的平面图像外,更有三维的立体塑像。其构成元素以圆斑状的凸纹为主,陈炉石友称之为珠粒,这较潦河石的直线元素显得柔和。当其聚散明显时,显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动势;当其按不规则形态聚集时,其装饰性图案的意味十分明显(图7)。陈炉石浅灰白、浅黄白的背景居多,其黑白对比较潦河石反差小,散发着青铜器苍劲、古老的气息。

雷敬敷:从潦河石到陈炉石的受热捧看审美趣味的变化(二)

图5 年年有鱼 李小宝藏

图5的陈炉石为二维平面构成的图像,其大小珠粒的叠加,增加了浮雕状外观的韵律性和层次感。小塔状的珠粒形成单独的个体,其集合在一起后则诉说着浩瀚中的韵意。神游其间,若置身于佛塔之林,妙趣无穷。

雷敬敷:从潦河石到陈炉石的受热捧看审美趣味的变化(二)

图8《神龙护宝》穆双喜藏

图8的陈炉石为三维立体构成的塑像,其嶙峋残缺的前片和那表面皴皱的肌理将赏析者带到沧桑的年代。而透过残片所看到的该石内部的石体,却波纹般的圆滑和起伏,居然还有同心圆状的突起点缀其间,撩人眼球。这种圆滑与前片的皴皱正好形成强烈的对比,好像是一尊埋藏久远,出土时已经破损的青铜器文物。其原状如何?费人猜想,而其妙处,却正在于此。

以上所举的潦河石和陈炉石的实例,虽然藏家都以意象的感悟而命题,但若抛开这些拟物的意象命题,我们依然认为它美;我们之所以依然认为它美,并非主要在于人为注入的内容,而主要是因为自然天成的自然之物的形式之美啊。(未完待续)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5070.html/

(3)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8年4月10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8年4月12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