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吴中博物馆外观 
“吴门吾景——明清吴中山水胜景”特展,前不久在苏州澹台湖景区的吴中博物馆展出,这是南京博物院馆藏的明清时期以吴中胜景、园林为主题的书画专题展览,也是吴中博物馆今年6月正式开馆后的第一个专题展览(苏州古称吴中、吴门,现在吴中区是苏州市的中心区)。此次展览共分为“山水胜景”、“城市山林”、“吴中叠韵”三个单元,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吴门画派及受其影响的其他派系名家的山水园林之作,还涵盖了乾隆南巡苏州时,品评苏州风景的题额、赋诗等作品。其中,不乏有首秀的精彩藏品。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吴中博物馆内景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吴门吾景——明清吴中山水胜景”特展有数件乾隆御题诗文题额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吴门吾景——明清吴中山水胜景”特展内景
以园林、名胜等实景作画,是实景画的一个重要类型,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尤其是明代以沈周为首的吴门画派,创作出许多园林名胜实景图。这些画作,以手卷、册页形式最为多见,大多最大程度保留了当时园林名胜的原貌,可以与时人的诗文相佐证,一起作为园林名胜的信史。尤其是,不少园林名胜已经湮没无存了,这些实景画可以作为恢复旧观的很好史料。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明·沈周《东庄图》册页之一
如展览中展出的沈周《东庄图》册页(原有廿四景,现存二十一开,每幅对页有书法家李应祯的篆书景名),约作于成化十年(1474年)以后,是画家为好友状元吴宽在苏州城东的别业东庄所绘,设色雅丽,用笔圆劲,画法精到,是吴门画派的代表性作品,清代书法家、鉴赏家王文治在题跋给予了高度评价:“此石翁(指沈周,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动心骇魂之作,荟萃唐宋元人菁华,而以搏象之全力赴之。”东庄后来早已不存(今相当于苏州大学本部的位置),但是,沈周的这幅名迹却长留人间,令人想见东庄的旧时风采。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明·沈周《东庄图》册页之二
美国已故著名中国艺术史专家高居翰,曾经和国内学者黄晓、刘珊珊合著《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其中第一章“再现一座十七世纪的中国园林”,讲述的是明代常州止园。这座园林也早已不存,但在海外收藏的晚明吴门画家张宏的《止园图册》册页(20开)之中,却可以一窥其盛景和全貌。这套图册采用写实的手法,逼真描绘了止园的全景和局部。高居翰认为,张宏的《止园图》,努力追求一种近乎视觉实证主义的实景再现,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为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园林鼎盛时风貌的画作。他甚至推断,借助于画家的图像,完全可以较为精确地重构这座园林。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明·张宏《止园图册》之大慈悲阁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明·张宏《止园图册》之止园全景图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止园立体雕刻模型(局部)
高居翰的这个大胆设想,前几年得到了实现。2013年5月,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在开馆之际,推出了由上海工艺美术大师阚三喜创作的止园立体雕刻模型,依据张宏的《止园图册》图绘和园主吴亮《止园集》等记载,生动地再现了这座名园的历史风貌。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清·王翚《沧浪亭图》(局部)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清·陈敏《沧浪亭图》(局部)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清·王锡辰《沧浪亭图》(局部)
其实,类似沈周《东庄图》、张宏《止园图册》的园林写实画作,传世还有不少,尤其是在明清时期的苏州,不乏其人其作。如此次展览中,展示有清代画家多幅沧浪亭实景的画作手卷,包括王翚《沧浪亭图》、陈敏《沧浪亭图》、王锡辰《沧浪亭图》等。其中,王翚《沧浪亭图》最为精彩,作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反映了当时江苏巡抚宋荦主持修复沧浪亭后的面貌,视角是从园外高处的全景俯瞰,写生意味很重,设色淡雅,山丘、树木、桥梁、建筑、田野、人物等,无不安排妥帖,山巅的沧浪亭、水畔的观鱼处、连接两岸的曲桥,浮在水面的菱荷扁舟,园林格局清晰可辨。
清王翚《沧浪亭图》视频
沧浪亭始建于五代,地址一直未曾更动,是苏州现存园林中时间最早的,明清两代,画家作有其不少园景画作。印象之中比较深刻的,还有明代周臣的《沧浪亭图卷》。记得是在2019年春,河北博物院联合国家博物馆举办“笔墨文心五百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书画展”,展览招贴画背景就是周臣的《沧浪亭图卷》,此画作于正德八年(1513年),是一幅非常写实的实景画手卷,取法宋人界画之长,融入文人雅趣之致,画中的沧浪亭花木、假山、楼阁、人物无不细致精妙,应该算得上是园林写实的杰作。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笔墨文心五百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书画展”外景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明代周臣《沧浪亭图卷》局部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沧浪亭外景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沧浪亭内景
沧浪亭是苏州园林中现存时间最早的,怡园则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晚出的,建成于光绪三年(1877年)。此次展出的清代顾沄《怡园图册》(苏州园林博物馆陈列有复制品),是因园主顾文彬之请而作,画家原来曾经参与怡园的筹划,所以其写景(十六景)来的更为真切。当时,海派画家任薰也参与怡园的设计,这足以证明晚清时期苏州园林与绘画之不解之缘。怡园的主要景观一直留存至今,所以画意和实景可以对照起来看,从中也可发现其非常写实。光绪八年(1882年)九月,著名学者俞樾为此册页题署“怡园图”。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清·顾沄《怡园图册》俞樾题署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清·顾沄《怡园图册》之“拜石轩”
俞樾与怡园主人顾文彬交好,顾文彬曾经资助过俞樾印书,后来怡园落成,顾文彬请他作文记之,俞樾作有《怡园记》,也是一篇有名的游记,称“兹园东南多水,西北多山,为池者有四,皆曲折可通,山多奇峰,极湖岳之胜。方伯手治此园,园成,遂甲吴下,精思伟略,即此徵之,攀玩终日,粗述大概,探幽搜峭,是在游者。”可见,俞樾对于怡园有着很高的评价——“甲吴下”。俞樾还为其中的一处小轩题署“旧时明月”,题名的由来,俞樾在跋中写的很明白:“艮庵主人(顾文彬)于怡园筑屋,遍植梅花,摘姜白石词句,额曰‘旧时明月’,属余书之。予吴下寓园,适与怡园相邻,乐天诗云‘明月好同三径夜’,然则怡园中月色,亦可分照曲园乎?古人千万买邻,良有以也!”原来此句出自宋代词人姜夔的《暗香·旧时月色》,与梅花有关:“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怡园“梅花厅事”隔屏刻有俞樾《怡园记》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怡园如今的进门处,原来是出口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怡园遍植梅花,是一大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俞樾在《怡园记》中对于其中的几处石景,也是不吝篇幅,“循廊东行,为‘南雪亭’,又东为‘岁寒草庐’。有石笋数十株,苍突可爱。其北为‘拜石轩’,庭有奇石,佐以古松。又北为‘坡仙琴馆’,以藏坡琴也。馆之右有石如老人,伛偻而听琴,筑室其旁,曰‘石听琴室’。”“出松林,再登山,有亭曰‘小沧浪’,亭后叠石为屏,其前俯视,又即荷池矣。”确实,怡园的石景不但众多,而且很有看点,在苏州园林中可与狮子林和留园相媲美,这与园主的爱好有关。(参见汇石融通公众号2018年3月15日《怡园有景石听琴》)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怡园“岁寒草庐”后面颇多石笋石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怡园“石听琴室”外的两位石老人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怡园假山上的“小沧浪”亭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怡园假山下眺荷花池
如果说,苏州古典园林主要元素是叠石、理水、花木、建筑和陈设的话,那么,将它们串联起来的,无疑就是文心——历代名家的题匾赋句。如苏州大学教授曹林娣著有《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一书,搜罗了历代名家匾额楹联甚众,是苏州古典园林深度游的重要参考书,多次出版增订版。这其中,留题匾额楹联最多的名家,应该首推俞樾,几乎所有重要的园林,都留下了这位大儒的墨宝。不过,《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虽然搜罗甚众,也有遗珠。如怡园面壁亭前石柱,就有一副俞樾书题的抱柱对:“扫地焚香无俗韵;清风明月有禅心。”
【谈古说今】吴中胜景在园林
怡园面壁亭前石柱,有俞樾书题楹联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4971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22日 下午2:41
下一篇 2020年11月22日 下午2: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