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石吟诗是我的爱好,前提是必须有真情感的激发,过程中即便是枯肠索句,也觉得是一种乐趣。但这种乐趣不常有,或者说好石不易见。而一见到《石非石2020上海展》的宣传海报,则顿觉眼前一亮,胸中技痒。总想将自己对这些美石的感觉,通过简单几句诗文,表达为某种境界,从中管窥策展方的主旨和意趣。
幻化的石形,如云气蓊郁,恍惚有龙首凤翅,腾挪飞舞,隐隐若虎鹤隐形,如闻吟啸,而孔岫嵌空奇巧,自蕴道气氤氲,卓尔不群。
苍云过山
横云盘绕,凌空飘洒,若现峰顶盘桓,似闻洞内风声,一枚大漠的精灵,深藏亿万年的秘密,尽入瘦骨婆娑,观之冥想,忘却时空。
思想者
独坐,倾首,似有像,似无相,通身青铜雕塑般的质感和体积感,仿佛内蕴某种精神,引导人的审美感受。可以与石同坐,思入天地,神驰大荒。
为道日损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语出《道德经》指的是学习需要每天都剔除一些东西,如私欲和成见等,才能趋近于“道”,此石的孔穴洞岫,恰有一种舍弃剥离之感,仿佛风雨雕刻成的时间印记,越是虚空,越接近自然无为的感觉。
隐趣
浑圆璞玉,寄形山体,挂瀑生云,似抽象似具象,令人生遐想。若非前世深山隐居的经历,幻化出对自然野趣的痴迷?而这一方朴拙简逸的山水,仿佛在案头有勾起了,流岚山影的回忆。
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指佛教四种广大的利他心。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慈、悲、喜、舍四种心,或入慈、悲、喜、舍四种禅观。藏家将其嵌入石纹,如经卷开解,一展华章,而石形方整,如古卷刊印,可以作为座右铭,警示修行之心。
诗为意达,情以境出,一组赏石精华,观品题咏之后,可以感受多重境界:
一境为感,欣赏视觉震撼。形制变化在空间中的体积感,与视觉张力对感官的冲击,叹世间之景幻化为石,奇绝瑰丽;
一境为意,体会内蕴不凡。在形似与神似之间,寓情于景,寓意于心,探寻文化赋予石头的内涵和意义;
一境为思,感悟天人一理。所有的文化最终归于思考的积淀,归于对宇宙和人生意义的探求,石头与观者不过都是天地一瞬,而一瞬的参悟,则可以成为永恒。
一组美石赏罢,意犹未尽,对大展的期待则更浓,其实大展本身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境界。
从作品审美高度的引领,到展陈方式的推陈出新,石非石大展一路走来,一直在为赏石与艺术的深度融合而耕耘探索。从北京国家大剧院到上海世界艺术博览会,由厚重庄严的古都到时尚绚丽的魔都,似乎踏上了一次从传统向当代,连接当下与未来的文化之旅。美石源自八位以艺术家身份入展的藏家,突出了审美品味的追求。而“点线面”结合的展陈方式本身,便有设计与创作的灵光乍现,更加凸显艺术品的价值和格调。从这层意义上讲,大展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美的境界。
虽然大展的神秘面纱尚待揭开,而我们的期待,则可以通过海报中的一组藏品,得以生发想象的空间。在这些令人有些安耐不住的想象与期待中,有些可以猜得出几分味道,有些则仍保留神秘。可以想见,展品的展陈布局一定会推陈出新,非常震撼。而这种布局策展,也是一种破局,突破当代赏石与传统艺术品收藏之间的隔膜,借助世界艺术博览会的平台,拉近更多藏家与赏石的距离。因而,大展追求的高度,对于赏石而言,则是引领方向和提升发展层次的境界。
一番赘述,只是一种主观的个见,主办方肯定保留了,许多我猜不出的精彩和期待。确实,单看那些艺博会展出过的印象派大师作品,就已经够吸引眼球了。不难想象同台竞秀的赏石作品,同样带着藏家表达的印象,与诸多门类的展品进行审美碰撞,会迸发出怎样的光彩和新境界,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石不能言诗境观|“石非石”2020上海展参想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49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