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地广,不似而今,若有一屋,毗邻一园,是风雅乐事。无须登门拜识,只见这园内风致,也知主人不俗。是以读书人最理想的居所,是堂连山野,室接青云,而非雕栏画栋,抹油吐朱。高台大屋再好,又怎及贞庐闲园的气象?卜筑一园,深藏洞天,入山读书,清享有四:游园、望山、幽居。
明代文人的读书环境真令人神远:「读史宜映雪,读子宜伴月,读《山海经》、《水经》、丛书小史宜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是以读书人奢望的好屋,乃树植庭园,芳草延绵。居于其中,聚花为褥,学叶为书,丛竹挂衣,茅草枕籍。若有风雅之友,还可以倚梅对局。饥来松花为饭,渴时莲子作浆。在书和自然草木的相和中,贯通宇宙人生,情趣和境界自生。
小园怀古,石上闲吟,自生古意,心怀古情。中国艺术的精髓是「古」,读书人千古追摹的境界也是「古」。「古」不单是赵子昂崇奉的传统,抑或《长物志》居室陈设的艺术趣味,更是一种精神超越的境界。人不可能与天比高,但通过精神的提升可抗心乎千秋之间。贞庐造园、叠石成山,正为入此境界。人是须臾之生,石是永恒之物,人面对石头如一瞬对之永恒。
幽斋是读书人休憩身心,安养性灵之地。斋内一应用具,彰显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蕴涵着一种对生命的感受。晨起焚香听雨,随意读书数篇;午睡初足,弄笔窗间,纵观法帖、墨迹、画卷,兴到吟诗一段,再烹苦茗一杯;晓月初升,闲敲棋子,静待友人登门。于是,再不必为读书寻静谧处,而迁居入深山,幽居已然足够。窗外是人间风月,窗内是世外桃源。此间一日,可抵尘中一年。
可行,可望,可居,是北宋文人郭熙对山水画作的评述。身居浮世,读书人的安顿之所,只能落于纸上,因而一片山水,就是一片心灵的境界。而今的读书人,闹市拣择幽居,也是为理想另辟一个世界。把追求金石玉衡的精力,用于造园设幽、读书沉思上,哪怕外界风云变幻,笃守清静。
掩上门,青山在门,白云当户,一块石,一丛花,就是一个逍遥的天地。唯愿内心安泰,八风不动。
| 鸣谢:洪禧 |
| 图:文人空间 |
| 文:文人空间 韩苏轩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文人空间):入山可读书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4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