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上海矿物化石展将于3月30日在光大会展中心举行,其中“第二届国宝奇石特展”的十大名石,也已经选定。这些名石,都是各自石种的佼佼者,也是收藏家们各自的代表性藏石,有的获誉无数,也有的深藏不露。不知道组委会是有意栽花,还是无心插柳,十方名石之中,恰好传统石种与新派石种五五各半,不分轩轾。
传统石种之中,灵璧石有三方,英石一方,古菊花石一方;新派石种之中,彩陶石两方,贵州红一方,罗甸石一方,卷纹石一方。灵璧石成为大赢家。
三方灵璧石都是象形石。象形石,又称具象石,是观赏石之中最雅俗共赏的题材,也是最容易判别高下的主题。所谓“万象皆从石中出”(宋欧阳修诗句),奇石之所以不可思议之处,就在于它似乎是先知先觉的灵物,在世界万物——包括万物之灵人类还没有诞生之前,它已经有了万物之象,有的不但形似,而且神似,让人感叹造化之伟力和神秘。
“天雕”(灵璧石。张建宇藏)
象形石之中,动物题材的比较多,也比较讨巧。先看一下天上飞的,“天雕”(灵璧石,62×78×28cm。张建宇藏)是雄鹰的形象,表现了雄鹰驻足回首远眺的一瞬间,那尖锐的喙部,凸出的眼睛,舒展的翅膀,还有扎实的腿部,历历在目,比例协调,细节完美,神韵俱到。这只雄鹰看似伫立,但无论是头部还是身体,都在表现一种振翅欲飞的感觉,可谓静中有动。类似的艺术形象,曾经在国画大师如齐白石、潘天寿等的笔下能够见到,但二维的国画毕竟没有三维的雕塑来的更真切和震撼,何况这是大自然的雕塑,极为难得。
“秦风汉韵”(灵璧石。闫中华藏)
再看一下地上走的,“秦风汉韵”(灵璧石,116×95×50cm。闫中华藏)是一只神兽的形象,体量较大,肌理丰富,质感强烈,轮廓完美,富有变化。也是定格于蓦然回首的一瞬间,头部比例略显夸张,特征明显,头上有角,四肢发达,不怒自威,动感十足,形神俱佳。此类神兽应该称作辟邪,形象似狮如虎,身有双翼,头生两角,凶猛威严,传说具有祛凶除恶的功能,汉代开始较为流行。精品灵璧石之中,此类神兽时有所现,无论造型、色泽、质感、肌理等都优于其他石种的表现力,成为了一种经典样式。此石曾在2008年11月第三届中国宿州灵璧石文化节获得最高奖“奇石之星”。
“迎客松”(灵璧石。吴子辉藏)
象形石按照其生命特征,大体可以分为有生命体征的和无生命体征的两大类,其主要表现题材前者包括人物、动物、花木等,后者包括器物、食物等。花木类的造型石并不多见,“迎客松”(灵璧石,139×129×58cm。吴子辉藏)便是极为少见的象形石,它体量硕大,天然成形,皱襞丰富,风骨俊美,树干粗壮,松枝舒展,迎风而立,酷似黄山迎客松。安徽南有迎客松,北有灵璧石,松石合璧彰显徽风皖韵,奇绝天下。此石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曾经被选为展品,供置于安徽馆的进口处,被誉为“镇馆之宝”;2014年第六届中国宿州灵璧石国际文化节被评为“奇石之星”。2017年4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举行“开放的中国:锦绣安徽迎客天下”外交部安徽全球推介活动,此石入选主题宣传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名石。
“清奇”(英石。杜海鸥藏)
最能体现传统赏石瘦皱漏透特征的,是“清奇”(英石,58×29×25cm。杜海鸥藏)。如果说传统赏石的特征是瘦皱透漏的话,那么英石的形态、结构更接近于此标准,特别是瘦、皱的特点表现最为充分。这方石头不但瘦、皱到位,而且漏、透特征也非常明显,十分难得。不同于一般英石肌理比较缜密的特点,这方英石肌理属于龟纹一类,饱满粗犷,大开大阖,沟壑纵横,皱襞丰富,几处洞天曲折幽深。造型整体上呈现出云头雨脚样式,左上方的倒挂也是一处亮点,增加了整体的变化。难得的是,这方英石四面可观,没有明显的正反面。
“傲霜”(清代菊花石。周易杉藏)
古代赏石之中,菊花石是个另类。一方面,菊花石多要切割修磨,少见原石;另一方面,它的造型结构也要大体符合瘦皱漏透的特征,这也增加了修治的难度。“傲霜”(清代菊花石,63×43×14cm。周易杉藏)是古代菊花石中的名品,这方石头应该产自湖南浏阳,体量之大在传世古代菊花石之中是佼佼者,而且菊花数量多达三十多朵,也是绝无仅有的。特别是枝蔓花叶的修治极为细腻自然,色如古铜,包浆浓厚。菊花呈乳白色,纹理清晰,花朵逼真,有的还有花蕾。整体外形加工比较自然,配有老红木旧座。此石背部有清代名人陈鸿寿、包世臣、阮元铭款的题刻,日本原装木盒上面有“阮中丞心玩十二石之一”题书。此石曾经收藏于日本著名藏家,著录于日本的《传承石》和中国的《中华古奇石》。可谓古雅有徴,精彩非凡。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