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敏:石头奇绝的天然之美,对很多人都是有着极强感染力的,特别是文人群体,即使他们所处的阶层不同,有富有贫。山东曾经出了不少状元,他们的文风很盛,读书人都喜欢玩些石头,但风格跟江南不一样。最近山东那边出了本关于石头的书,其中记录有古人玩石的诗,有一句特别触动我,叫“寒斋有奇观”。古代的文人并非人人都做大官,也有不少穷秀才,但他们对于石头的喜爱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有钱的文人石头底座的做工会比较讲究,经济不宽裕的文人石头底座可能就普通一些。蒲松龄在别人家教书的时候,也写了不少关于石头的诗,可见他对石头的喜爱,但其实他是买不起那些好石头的,便把主人的石头当做了自己的来欣赏。对于石头的欣赏也不分中外,罗森布鲁姆就是代表性的人物。他本是雕塑家,他的一位哈佛教授朋友在苏州园林游玩时,拍了一张冠云峰的照片,带回国给罗森布鲁姆欣赏,罗森布鲁姆看后大为惊奇,对于自然之力的杰作赞叹不已,于是便开始了对石头的收藏,并积极对其开展研究,后来所著的《 World within World》(《世界中的世界》)影响很大。威尼斯一座艺术馆的馆长曾问我:为什么中国瓷器在海外大量散播,石头却相对很少呢。我认为这是由于石头乃中国文人个人喜好之物,他们从石农手里购得,每一块都是自然天成、独一无二的,随后配上底座,就成了一件属于自己的玩物。这些石头,是天造地设而出,无法批量生产,自然也就无法大量流传至海外,只有个别喜好之人才会带到国外去。正因为石头是天然的、独特的,所以不同的人能有不同的理解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