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鸥:石不能言,幽人传声

杜海鸥:石不能言,幽人传声

杜海鸥
现在桌上放的这块石头我记的很清楚,是1983年花两千块买的,当时我给介绍人送了六个花盆。胡师傅(胡兆康)到我家来看到这块石头,喜欢得不得了,用手摸个不停。
我收藏奇石的首要标准是奇石的天然性。大自然天工开物的创造,以形美为上的艺术表现力,选石时讲究独特造型,符合审美要求,具有艺术感染力,让人爱不释手,啧啧称奇,最终感受到的是一种意境。
天然的石头,再配以合适的底座,经由这番陪衬与烘托,石头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得到提升。有人把底座是奇石通往艺术品的桥梁的说法,在某种意义上讲,有一定道理。
而我们所讲石头“新老”的概念,一般指古代人玩过的传承有序的是老石头,它们往往带有一定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含量,一般也稀罕些。所以古代石的价值更高,市场流通中价格会比现代石高,带有古玩性。

杜海鸥:石不能言,幽人传声

胡可敏:
石头奇绝的天然之美,对很多人都是有着极强感染力的,特别是文人群体,即使他们所处的阶层不同,有富有贫。
山东曾经出了不少状元,他们的文风很盛,读书人都喜欢玩些石头,但风格跟江南不一样。最近山东那边出了本关于石头的书,其中记录有古人玩石的诗,有一句特别触动我,叫“寒斋有奇观”。古代的文人并非人人都做大官,也有不少穷秀才,但他们对于石头的喜爱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有钱的文人石头底座的做工会比较讲究,经济不宽裕的文人石头底座可能就普通一些。
蒲松龄在别人家教书的时候,也写了不少关于石头的诗,可见他对石头的喜爱,但其实他是买不起那些好石头的,便把主人的石头当做了自己的来欣赏。 
对于石头的欣赏也不分中外,罗森布鲁姆就是代表性的人物。他本是雕塑家,他的一位哈佛教授朋友在苏州园林游玩时,拍了一张冠云峰的照片,带回国给罗森布鲁姆欣赏,罗森布鲁姆看后大为惊奇,对于自然之力的杰作赞叹不已,于是便开始了对石头的收藏,并积极对其开展研究,后来所著的《 World within World》(《世界中的世界》)影响很大。
威尼斯一座艺术馆的馆长曾问我:为什么中国瓷器在海外大量散播,石头却相对很少呢。我认为这是由于石头乃中国文人个人喜好之物,他们从石农手里购得,每一块都是自然天成、独一无二的,随后配上底座,就成了一件属于自己的玩物。这些石头,是天造地设而出,无法批量生产,自然也就无法大量流传至海外,只有个别喜好之人才会带到国外去。 
正因为石头是天然的、独特的,所以不同的人能有不同的理解和想象。

杜海鸥:石不能言,幽人传声

杜海鸥:
正如胡老师所说,石头的美跟观赏者自身的灵气有关,不同的人可以洞见出不同的美学意境,石有千相,因人而异。
所以玩石之“灵性”主要是藏石者应当具备的审美眼光,善于发现奇石的具象或抽象的美学特点,善于挖掘奇石的文化内涵,也就是把形式和内容相统一。

杜海鸥:石不能言,幽人传声

胡可敏:
中国古今玩石的趣味大不相同。以前把石头叫供石,现在叫奇石、观赏石,因为在过去人们欣赏石头并非只是出于好看,有些甚至是精神层面的,比如米芾拜石,其中不乏对自然造化的崇敬之情。现在的玩石群体多了,不限于过去所谓的文人群体,对于一些新入门者,可能看的只是外观或是追求象形,并没有太深层的赏玩趣味和境界。
如果单从观赏而论,我认为中国的石头不一定是最优秀的,比如日本就有很好的景观石,有不少山形都极其出色,而中国好多山形都是动过手的。中国石头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其丰厚的历史积淀,以及当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这是我们应该注重和挖掘的。
中国历朝历代的玩石历史中,我特别推崇宋代的风尚。宋朝玩石人数虽比不上明代,但收藏水平较高,特别是米芾提出了“瘦、皱、漏、透”四大标准,而这四个字在对其它艺术门类的形容中是没有的。再就是苏轼提出的“石文而丑”的概念,这个“丑”的提法是我在研究石头时特别想去探寻的,为什么会用“丑”来形容它呢?我在国外每两年会办一次中国赏石学习班,向西方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该班大都由教授和医生等文化群体组成,分别来自于美、加、德、法、西等国。有一次我让一位教诗歌的退休教授讲丑石,但这个“丑”字却把他难住了,因为“丑”在英文里是ugly,这个单词没有任何美好的意思,用英文根本无法表达文人赏石中“丑”的概念。对此,我认为“丑”其实就是超出人们的想象,是一种大巧若拙的状态。这种东方人的审美哲学,西方人大概是很难理解的。

杜海鸥:石不能言,幽人传声

杜海鸥:
的确,古人玩石多注重文化内涵,如以形象思维赋诗填词,以罗辑思维著文立说,以审美为遵作画传情,以石悟德,修身明志,以石交友,增缘固情。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继承的赏石文化精髓。
从石头的审美而言,中国传统的相石法则当属经典。随着社会的进步,赏石艺术的认识和水平不断的提高和发展,近代总结的形、质、纹、色相石法则更加全面完整。因此,奇石之美的广域度延伸了。
现在赏石界出现的偏面追求奇石的经济价值之风气是社会价值观的反映,是物质利益为重的风气使然,也与玩石群体的文化素质有关。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文化赏石是主流的,近年来赏石理论的研究成果是可见的,出了那么多的赏石书、画,展会也层出不穷,客观上推动了赏石文化的发展。

杜海鸥:石不能言,幽人传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杜海鸥:石不能言,幽人传声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45587.html/

(4)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0年10月25日 下午1:16
下一篇 2020年10月26日 上午9: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