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结识了京城古玩藏家拨云轩主人姜雷兄,他出示了一张白马寺元代罗汉手捧供石的照片,闻所未闻,让我大开眼界。
白马寺摩诃迦叶尊者塑像
洛阳白马寺是我国佛教的“祖庭”。其中大雄殿有一组镇寺之宝——元代漆夹纻十八罗汉塑像,原来是故宫慈宁宫中大佛堂的故物,明代就已在宫中,1973年的时候,因故调至白马寺,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宫了。
白马寺元代罗汉像
一般十八罗汉,手中多有法器,各有意味。如托塔罗汉苏频陀,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挖耳罗汉那伽犀那,以论“耳根清净”闻名……这位手捧供石的罗汉称为摩诃迦叶尊者,是佛的弟子中年纪最长的,也是功劳最大的,号称第一大弟子,著名的“拈花微笑”故事,主人公就是这位尊者。这方罗汉手捧的一方供石。高不过尺,上下两头较大,中间束腰,带有云头雨脚样式,嶙峋多姿,棱角分明,似乎经过修治过,石种大体是灵璧石一类,底座是盆式,材质分辨不清。
白马寺元代罗汉手捧供石塑像局部(拨云轩供照)
摩诃迦叶尊者所持供石,应该是同类十八罗汉之中仅见的,虽然传世多年,但很多人却熟视无睹。其实,这是赏石文化史的一个重要遗存。一方面,元代供石(非园林置石)实物传世可考者几乎没有——故宫御花园有元代石盆座供灵璧石英石;另一方面,供石与佛家结缘,这也是较早的一个实证。
故宫御花园元代圆盆座英石
元代漆夹纻十八罗汉塑像的作者,据考是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字秉元,因避讳元朝的“元”改名刘銮),今天津宝坻县刘兰庄人。官至昭文馆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监卿等。他学识广博,兼擅绘画雕塑,曾经得到寓居京城的尼波罗国(今尼泊尔王国)塑像高手阿尔尼格的亲炙,把密教的雕塑技术和中土的雕塑手法结合起来,栩栩如生,不流时俗,作品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当时京都许多庙观塑像都出自刘元之手,代表作如山西晋城泽州玉皇庙中的二十八宿泥塑人像至今尚存。
山西玉皇庙元代二十八宿泥塑人像
佛家与供石结缘,当源自北宋苏东坡的前、后《怪石供》,苏东坡在贬官黄州时,将当地长江边产的黄州石——一种玛瑙卵石——分别赠给好友僧人佛印和参寥子,戏作供佛参悟之物。供石之说,即由此而来。原来佛像面前多有供奉香花水果之俗,又称佛供。供石之举,堪称创举。后来,禅寺开始多有置石。其实,石不能言,禅不可说,赏石与参禅确实有相通之处,而且石头与高僧结缘的故事也有不少,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云光说法天降雨花落地为石等等。至于摩诃迦叶尊者所捧供石,史书并无记载,可能是反映了当时(元代)玩石风尚之盛,另外也佐证了当时供石的供置方式。
山西芮城县永乐宫三清殿元代壁画,玉女手持盆供的珊瑚化石
供石最早是依附于盆景的,通常是树与石相混杂。从宋代开始,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有了明确的分野,未经雕琢的赏石有的成为了盆景中的主角乃至一种独立的观赏对象。此时木座还没有流行(明代开始流行),其供置样式还是取法盆景,时称“盆山”或“盆石”,有的盆里面盛以清水以供,又称之为“水石”。当时,赏石盆供法——一直至明清两代仍时有所见——还传播至海外,至今在日本、韩国等地仍然盛行水盘供置赏石。置盆的材质,大体是石头或是陶瓷,另外,来自高丽国出品的铜盆也颇受文人士大夫的青睐,如苏东坡当年在扬州所得的仇池石(英石),便是置于高丽国产的大铜盆,其内铺垫了登州的卵石,有诗为证:“盛以高丽盆,藉以文登玉。”(苏轼《仇池石》)
明代陆治奇石菖蒲图
故宫御花园明代中期圆盆复合座英石
元代赏石的置放,大致延续了宋代遗风,也有盆石之说,如元人陈镒《次韵赋无言上人盆石》诗中提到:“海窟移来一拳石,肤寸中藏势千尺。”不过当时盆景通常称作为“些子景”(“些子”是“一点儿”的意思)。记得曾经在浙江嘉善西塘当年第一大户江宅(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间,今改为“桐村雅居”客栈),见到旧门楣上有题名“些子景”,园中原来有主人精心培植的上百盆盆景,“些子景”之说也是当年的一种遗风吧。
浙江嘉善西塘江宅门景
元代虽然历时不到百年,但毕竟是个大一统时代,赏石活动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沉寂,当时如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张雨、鲜于枢、顾阿瑛等,均有一些石事,有的遗石迄今犹存,如赵孟頫的太湖石“莲花峰”存于湖州莲花庄、顾阿瑛的灵璧石“造云石”存于故宫建福宫。不但如此,米芾的所谓“相石四法”,也是元人(鲜于枢)《渔阳公石谱》中首先揭示的(参见石界公众号2017年11月4日《“渔阳公”是何许人》)。元人孔克齐在笔记《静斋至正直记》中,还有“灵璧石”一则:“灵璧石最为美玩,或小而奇峰列壑,可置几玩者尤好。其大则盈数尺,置之花园庭几之前,又是一段清致。谚云:‘看灵璧石之法有三:曰瘦、曰绉、曰透。’瘦者峰之锐且透也,绉者体有纹也,透者窍达内外也。凡取其色之黑而声清者,灵璧也。”这也是首次阐述瘦皱透的具体意味——漏之说应该在明代才有。
湖州莲花庄元代赵孟頫太湖石“莲花峰”
故宫建福宫元代顾阿瑛灵璧石“造云石”
洛阳白马寺摩诃迦叶尊者塑像手捧的这方供石,极可能是最早的具有古典赏石瘦皱透特征的(灵璧)供石之实物,其意义不同寻常,这也使得元代赏石的面貌变得越发丰满和清晰了。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4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