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一江水冲石   半部《道德经》
/陆舜冬

上接《极致水石
水石哲学
对于水石来说,前世由天,后世由水,水是它最终的缔造者。老子《道德经》凡5000言,上卷道篇着重讲宇宙观与自然观,下卷德篇着重讲社会观与人生观,关于“水”的论述构成了其中最重要的内容,而其后的孔子、庄子亦从相似角度进一步印证或从不同角度丰富其内涵。
水石哲学
流水,不仅为《道德经》的成书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启示,也为当代水石艺术的日趋成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在先哲宏阔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中,水石成为这深邃的思想世界中遗落的明珠。“一江水冲石,半部《道德经》”,也许正是当世艺术领域的一项奇缘。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无论别的学者如何解读,赏石人有自己的视角。当我们的目光穿过不同地域、状态、季节和时间的水体,看到沙泥俱下、激流勇进、逝水柔情的各种状况,经历期间的激烈和平静后,也许就能看到一个不同的宇宙。一水之中,一个世界,水是某种自然法度的规定者,沙泥是参与者,水石是各种理念的具体呈现者。小宇宙虽然很不完整,但流水依然娓娓颂咏《道德经》的珠字玉句,或如天籁润心田,或如惊雷警世事。
水石哲学水石哲学
(一)
水 之 力
水石哲学
水——因为“力”之因,方显其“道”其“德”其“情”之果。
搬运之力。激流咆哮的水流可轻易搬运几吨几十吨的石头,或短途翻滚,或长途推送,一切任性由心。
侵蚀之力。流水通过溶蚀、下蚀等作用形成和改变河道,改天换地,剥削岩石;流水还通过磨蚀的动能,调动沙泥、砾石等辅助因素塑造理想的石头形象,奠基了“水石文化”素材基础。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创造之力。山川形胜,万种风情。流水默默无闻地孕育了流域内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等多种多样“水文化”业态,记录、演化独特而生动的人文情愫。
水的伟力,造就石的新生,从混沌中演绎“有生于无,无中生有”、“刚柔互济”“弱者道之用”、坚定本性与顺势而为。
水石哲学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在历史长河中,水是“动”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于是代代人生总见“川流不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且“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而善石者,则寓天地万象之变于一拳,卧游其中,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水是“静”的,水深流静,处变不惊。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二)
水 之 道
水石哲学
从宏观世界中体味微观世界的宏阔,从微观世界的观摩中了解其中规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何况“它山之玉”,或许我们可尝试在赏石实践中进行参照比对,从已掌握的赏石鉴赏、创作的系统方法中回望,去追溯石道的源头。
《道德经》通过“水”所揭示的“道”的内涵如是说: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
在无所不包的自然运行法则中,“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我们不妨透过这个“道”看看“水与水石”——一个世界的片段。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流水,或是自然撒下的一张网,或是包容一切的空,或是能改变世界的一种动能——是肇始的“无”,让人可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
水石,是“无”中的“有”,是“弱”中的“强”,是顺势而为的坚韧,是宇宙篇章的宿墨——厚重饱满浓烈透亮,让人可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道之玄,玄之又玄。而水中之石,化身百态,演自然万象,可吟可唱可诗可画,可拥可抱可抚可盘,可远可近可高可低,可亲密无间,可两相无语,是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八章)”
老子认为,天道运行最好的状态就像水一样。“水善利万物”的巨大作用和能力与“不争”的心态形成鲜明对比。水往下流,流到低处,为众人所厌恶,却更为接近于“道”。我们力争上游向上配位的欲望和努力显得那么的突兀、那么的急功近利,是不是违背了天地运行的应有格局?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水石哲学
“居善地”,水向低处流,善于自我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待的地方。
“心善渊”,水清澈平静,幽深如潭,包容大度。
“言善信”,恪守信用。
……
老子借水说事,而镜子另一面的石头何尝不在对号入座。
在水中敞开胸怀,在水中逆来顺受,在水中砥柱中流……,通过清澈的水,我们看到包容大度的石头;通过激流,我们看到随波逐流的水石和不屈不挠的身影。石头坚守,同样不争;逆来顺受的,同样“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石哲学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1.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
老子说,物极必反,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水与水石的关系不正是这样的吗?
水为阴,石为阳,阴中孕阳,阳中有阴。水柔而石刚,柔可克刚。
老子还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河流冲击、剥蚀河道沿岸,以“至柔之力,驰骋天下之至坚。”留下改造夹岸的痕迹,而水流中至坚之水石,因此承载演化大道万千景象的道义。
无中生有,有生万物。正是水与水石的生动写照。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2.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第六十六章)”
老子从浩渺的宇宙观转向与民息息相关的人文观,仍以水之道为引,从其“善下”特点中看到闪光的人文品质。《道德经》 最后一章,老子写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将水所体现出的“不争”视为人最为高尚的品行,其所提到的“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知足”“知止”等,都是“不争”的具体体现,这都是老子从水身上得到的启示,同时也是对“道”本质内涵的具体阐解。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3. 诸子百家论水。当代许多学者在研究“水道”,与之紧密联系的“石道”因“晚生”而缺失滔滔水中,《中国古代水文化研究——先秦诸子观念中的水》一文中所梳理的先秦百家论水,很有参考价值,摘录如下供同好参考。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水石哲学水石哲学
《管子·水地》论及水土与民风的联系说道:夫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越之水,浊重而泊,故其民愚疾而垢;秦之水,泔取而稽,淤滞而杂,故其民贪戾罔而好事;齐晋之水,枯草而运,淤滞而杂,故其民谄谀葆诈,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沈滞而杂,故其民愚憨而好贞,轻疾而易死;宋之水,轻劲而清,故其民闲易而好正。《管子·水地》通篇讨论水,其中提出水为万物本原的思想: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日“水具材也”。故日: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荀子·宥坐》载: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日:“夫水,大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光光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絮,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孔子在“东流之水”中读出了“德”“义”“勇”“法”“正”“察”“善化”和“志”等种种意味,真可谓“观水有术”。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庄子·大宗师》云:子贡日:“然则夫子何方之依?”孔子日:“丘,天之戮民也。虽然,吾与汝共之。”子贡日:“敢问其方。”孔子日:“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日,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关于“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句,郭庆藩解为:“造,诣也。鱼之所诣者,适性莫过深水;人之所至者,得意莫过道术。虽复情智不一,而相与皆然。”鱼游于江湖悠哉游哉忘了水的存在,如人逍遥自适于“道”而又浑然不知“道”的指引。这里显系以鱼喻人,以水喻道。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盂子·尽心上》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论语·雍也》载,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智者所以乐水,就是因为水的“动”,川流不息,变动不居,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相反,山则代表了恒久、宽厚、安详,常为仁者所向往、所心仪。
(三)
当 代 水 石 之 道
水石哲学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在他看来,“道”是万物的本源,看不见、摸不着,难以用语言来表述,“惟恍惟惚”,难以捉摸。这与水的特性非常相似,于是老子就用水把 “惟恍惟惚”,玄而又玄的“道”具体化,形象化了。其实,在“惟恍惟惚”的水中还有“玄而又玄”的石,其所洞开的世界为当代仅见:形而下的审美实践极其丰富,形而上的思辨极其匮乏,尤其是能紧密结合实践的形而上思辨。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基于当代赏石素材特色,人们在纷繁实践中迸发许多思想火花,从《石道》(2014年,广西美术出版社,张卫著)中可窥见当代赏石家关于赏石艺术“道”的思考之一斑,书中提出“石之三气”:
石之三气——宝气、古气、清气,是三种截然不同的典型的雅石气韵。除了这三种纯粹的雅石气韵,平常多见的就是介于宝气与古气之间、宝气与清气之间或古气与清气之间的中间味,或则三者兼而有之,味混而平,难显个性。
宝气,是雅石作品中的一种富贵气。富有宝气的雅石,其质晶莹,其色华丽,其光锐利,富丽堂皇的感觉扑面而来。宝气个性外向、刚强、张扬。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水石哲学
古气,是雅石作品中一种古拙醇厚的韵味,为资深玩家所追求。具有古气韵味的雅石,其色老古,其肤沉厚,其光幽然.其纹苍遒,其质或粗或细,其形或状形类器不限。古气的表现并非仅是对原石表面皮色的简单描述,而是对丰厚沉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回放与追忆。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清气,是雅石作品中一种清新素雅的气韵。具有清气的雅石,其形婉约,其质温润,其色清丽,其光明净,其纹爽利。
水石哲学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水石哲学
作者从各类具体水石及具体条件因素中“惟恍惟惚”地捕捉到了“石道”的韵味,初步拉开赏石美学的研究起式。事物的发展似乎在任何阶段都有一个横向坐标,任何时候都有一个“0”作为支点,向左和向右是截然不同的方向,特殊状态下却又相互关联。关于水石之道的研究,在源于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遗貌取神,便往赏石哲思的路上走得更远。而将之主要用于指导实践,则在具体探讨上日益丰富,却为另一个方向的发展留下更多余味。
水石哲学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结语:《一江水冲石,半部<道德经>》仅为抛砖引玉的赏石思考的探讨,而非结论。喷子随意,无回勿怪。“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好美的斜阳!好温柔的水!好好玩的石!!!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水石哲学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宝藏杂志):水石哲学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40844.html/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0年6月22日 上午9:10
下一篇 2020年6月24日 上午8:5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