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皱漏透”真的是赏石标准吗?(上)

对于“瘦皱漏透”是不是赏石的标准这个问题,本文不绕圈子,不搞悬念,开门见山,先给出明确答案:不是。

进一步再说清楚一些:第一,它可能是民间曾经流行的画石技法,而不是赏石家的审美标准。第二,它一直以来被错误夸大宣传并随意套用,进而以偏概全。第三,他也不是出自米芾之口,米芾从来没有说过。

“瘦皱漏透”真的是赏石标准吗?(上)
出巡图-长江石-宛春雅苑

颠覆了?逆天了?可能有人悄悄在议论,甚至有些义愤填膺了!几十年来,自当代赏石发轫,不论民间还是业内,几乎谈到石头张口闭口就是瘦皱漏透,把特例当成通用准则,而且存在不管什么石头都生搬硬套的现象,乃至削足适履,这是当代赏石理论严重匮乏的表现。我们需要古人的赏石观点这根拐杖来支撑行走。

追本溯源、细细梳理传统赏石的历史,与瘦皱漏透有关的几位人物,无论是元代孔克齐、陶宗仪还是明代陈继儒、袁宏道、林有麟、毛晋以及清代李渔、郑板桥,他们中画家居多。也就是说,绘画是他们的主业,石头是与他们的主业有关联的附带爱好。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是单纯的赏石家、赏石理论家。 

“瘦皱漏透”真的是赏石标准吗?(上)
佛龛-硅化木-李佳

1

历史上最早提到瘦皱漏透的是元代孔克齐——孔子的五十五世孙。他在其撰写的元代一本颇为重要的笔记《至正直记》中,记载了米芾的事迹,但没有米芾相石四法的记录。在谈到灵璧石时,笔记中记载:“谚云看灵璧石之法有三,曰瘦,曰皱,曰透。”看到没有,是谚云,民间传说而已。 

“瘦皱漏透”真的是赏石标准吗?(上)
红唇-大湾石-朱正

2

第二个提到瘦皱漏透的人物是元末陶宗仪。其所编《说郛》(说郛,意为街谈巷议、道听途说)一书收录《渔阳公石谱》,在这本所谓石谱中首次提到“元章相石四法,曰秀,曰痠(读音suan),曰绉,曰透。”

《渔阳公石谱》又称《渔阳石谱》,其实不能称谱,总共不过千把字,而且还有两个版本,另一个版本中提到的是曰秀,曰瘦,曰雅,曰透。这个渔阳公,模糊难考,何方人士、生卒年皆不详。米芾何时说的,在什么地方说的,没有引述,伪托的可能性很大。古代人常常把自己的一些观点假托名人,这一点和现代人不同。《说郛》是民间辑录,与《至正直记》这种官方认可的严肃著作,在学术价值上无法相提并论。

陶宗仪是位画家。瘦皱漏透作为画石的视点和以平面的绘画表达立体的石头的一种绘画技法,是容易被其接受和采用的。 

“瘦皱漏透”真的是赏石标准吗?(上)
观沧海-乌江石-黎启义

3

第三位与瘦皱漏透有关的人物是明代的陈继儒,他比同时代另一位著名的人物——《素园石谱》的编者林有麟略早,也是位画家。米芾的后人米万钟曾请人画了一幅灵璧石的画,由陈继儒题款:“米相石四法,曰秀,曰绉,曰瘦,曰透。”

这里颇为讽刺的是,米万钟作为明代著名的绘画、书法及赏石名家、米芾的直系后人,他本人著述、题跋无一处提到其祖上的相石之法,显然他并不知道这档子事,或者有所耳闻但并不当一回事。倒是局外人仅凭道听途说反而起劲得很。 

“瘦皱漏透”真的是赏石标准吗?(上)
托起财富-灵璧石-施宏军

4

第四位与瘦皱漏透有关的人物是袁宏道。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家,信奉佛学,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合称“公安三袁”。他在自己写的游记《天目》中提到:“米南宫所谓秀瘦皱透,大约其体石之变幻奇诡者也。”浙江天目山相信很多人都去过,天目山的山川景致和峰石形态,与瘦皱漏透的风格相去甚远,想必作者此处不过是信手而书,随口发了句感叹而已。 

不过以上三位的秀、瘦、绉、透表述口径倒是很相近的。

“瘦皱漏透”真的是赏石标准吗?(上)

金玉观世音-戈壁玛瑙-胡敬亭

5

第五位与瘦皱漏透有关的人物就是明代的林有麟了。林有麟是明代画家,善山水,喜弹琴。其所编写的《素园石谱》也基本是一本画石石谱,虽然其中介绍了不少石种,也有作者对石头的些许理解,但要把它做为赏石专著,还是很牵强的,也难以得到严谨的专家学者们的认可。

在这本所谓石谱中,在介绍锦纹石的时候是这样写的:“两峰角立,一窍中通,锦纹粲然,且瘦且漏,诚石中佳品……锦纹皱……”这里作者分几句话提出了“通、瘦、漏、皱”,没有提到米芾相石法,从行文语气看,林有麟似乎也不知道有米芾的相石法,否则怎么也要提一下。而且他的通、瘦、漏、皱的提法非常独特,此前没有,此后也不再见,他第一个提到了漏。 

“瘦皱漏透”真的是赏石标准吗?(上)
招财进宝-右江石-容悦

这里还需要介绍的是,据考证,林有麟其人用今天话说是位文艺青年,《素园石谱》内容抄袭很多,错谬频出,粗制滥造,甚至驴唇拼马嘴也不在少数,参考价值很低。用严谨的学者的话说,这本所谓石谱唯一有些价值的地方是其展示的一些石头的底座式样。读者要想了解详情,可以去读读吴雨洁的《科学分析一下明代,〈素园石谱的“抄袭”问题》一文,这里不再赘述。 

6

第六位与瘦皱漏透有关的人物是明末的毛晋。毛晋作为藏书家也是米芾的粉丝,其在《海岳志林》中摘录了《渔阳石谱》的米芾相石法,仅仅只录了十四个字,而且毛晋很诚实地承认自己是道听途说来的。

“瘦皱漏透”真的是赏石标准吗?(上)
蜘蛛侠-大湾石-甘鹭生

7

第七位与瘦皱漏透有关的著名人物是跨明清两代的李渔。李渔是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其在《闲情偶记》中说:“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这里又去掉了“皱”和“秀”,改成了一个“漏”字。可见,到这个时候,“瘦皱漏透”的内容还是被裁来改去,并没有约定成俗,固定下来。 

“瘦皱漏透”真的是赏石标准吗?(上)
甲天下-乳源彩石-冯强

8

第八位与瘦皱漏透有关的著名人物是清代的郑板桥。郑板桥是著名画家,善画竹,其次是兰与石。而其画石是借用石,以石达情、言志,虚构之态多,而非写实。其在画作《柱石图》上题诗云:“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表达的纯粹是一种文人气节风骨,他画的石皆挺拔直立,不媚不弯,风骨不凡,与瘦皱漏透的风格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他在《板桥画石》题字时,所谓米元章论石瘦皱漏透不过是即兴那么一写,又被不求甚解的后来人当成了依据。

“瘦皱漏透”真的是赏石标准吗?(上)
东坡砚-戈壁石-邱信明

其实瘦皱漏透与郑板桥本人的精神追求、性格特质,以及他画石的风格特点和立意完全是大相径庭的。板桥画石用他自己的话说,追求的是“丑而雄,丑而秀”。但就是在郑板桥这里,历代讹传、删来改去的所谓米芾相石四法内容定型了,直到今天,虽然还是传讹,但最起码四个字的内容不再变了。 

此外,历史上还有几本与赏石有关的论石著作,如晚于米芾约百年的范成大写的《太湖石志》、常懋的《宣和石谱》、曹昭的《新增格古要论》、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等,都没有提到或引用米芾相石法及瘦皱漏透。尤其是《园冶》和《长物志》,这是两本中国古代园林建造艺术的巨著,其叠山置景皆以太湖石为主,可见在正统的审美及艺术方面,瘦皱漏透并不被主流所认可。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宝藏杂志):“瘦皱漏透”真的是赏石标准吗?(上)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4041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7月5日 下午12:00
下一篇 2020年7月7日 上午9: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