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32cm×2,西泠印社2015年秋拍会成交价207万元
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书法以篆体多见,纵肆开合,疏密对比,风格独特。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其篆书得之三国东吴刻石《天发神谶碑》。此联为齐白石为人祝寿所书,他曾经多次书写此联,类似的还有“持山作寿,与鹤同侪”;“群持山作寿,常与鹤同侪”等。
186.5×48cm×2,中国嘉德2006年春拍会成交价79.2万元
上下两联,均取自唐诗。上联“持山作寿”,源自唐人武三思《奉和过梁王宅即目应制》诗中的末句:“岩居多水石,野宅满风烟。本谓开三径,俄欣降九天。穿林移步辇,拂岸转行旃。凤竹初垂箨,龟河未吐莲。愿持山作寿,恒用劫为年。”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官至兵部、礼部尚书,武则天称帝后被封为梁王。看诗题此当是为奉和其他诗人过其宅邸之诗。至于其他诗人是谁,无法确证。按《全唐诗》有魏元忠《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诗:“大君敦宴赏,万乘下梁园。酒助闲平乐,人沾雨露恩。荣光开帐殿,佳气满旌门。愿陪南岳寿,长奉北宸樽。”虽然武三思之诗与此诗诗韵不和,但末句“愿陪南岳寿”,恰好和“愿持山作寿”相合。其实,以南山(南岳)之高大永恒、不亏不崩来比喻寿长,源自《诗经·小雅·天保》,是臣子召伯虎祝颂君王的颂词:“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这也就是所谓的“天保九如”。其中“如南山之寿”,正是“愿持山作寿”的出处。不过,这里所指的寿比南山,一般认为是指终南山,而不是南岳(南山)衡山,因为《诗经·小雅》产生的地域,主要在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南)山作为长寿的意象虽然由来已久,但具体到将山石作为长寿的象征(山石是山的缩影,明代文震亨就有“一峰则太华千寻”之说),最早应该源自南宋词人吴文英《宴清都·寿荣王夫人》一词。荣王赵与芮为宋理宗赵昀之弟,宋理宗无嗣,荣王之子赵禥继承皇位,即宋度宗。这是词人作为荣王府的门客祝寿荣王夫人的词作,其中提到:“南山寿石,东周宝鼎,千秋巩固。”将南山之寿,具体为南山之石,这可能也是“寿石”一词的由来。这样就可以解释“持山作寿”的“持”了,因为山之高大,如何能持?持者为石,以石代山也。曾经见到过晚清岭南画家居廉六十大寿(1887年)时,其友人及弟子作寿诗结集《啸月琴馆寿言》,其中谭伯才所绘画家小像,手中持有一方拳石,既是寓意主人爱石,又是带有献寿之意。
120×30.5cm×2,北京匡时2013年秋拍会成交价17.25万元
112.5×27cm×2,北京瀚海2013年春拍会流拍
下联“与鹤同俦”,俦是老友、伴侣的意思。源自唐代诗人江全铭《还故居》:“路入丰溪上,超然绝世氛。懒寻书作伴,长与鹤为群。千虑净如水,一身闲似云。梅花领幽赏,疏雪隔帘分。”这位诗人官至侍御史,平生好鹤。鹤自古以来是长寿、吉祥和高雅的象征,常被与神仙联系起来。与鹤为群,带有高洁一生的意味。上下联将寿山与鹤侣相提并论,也是寓有寿上加寿的意思。
130×21cm×2,上海离原2014年春拍会成交价28.75万元
吴湖帆是清代著名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吴大澂之孙。集绘画、诗词、鉴赏、收藏于一身,是现代绘画大师,海派画坛重要领军人物。书法以行书成就最大,晚年喜作行草,潇散奔放,沉着痛快,欲扬先抑,气脉跌宕,冷峭俊美,风姿飘逸。上联中的点苍石,即指点苍山石——大理石,因产于云南大理点苍山中而得名。大理石至早在唐宋时代就有开发,但大多用作石材,真正将其视为天然石画开发欣赏应该在元代以后。特别是到了晚明,随着海外优质硬木的大量进口,镶嵌有大理石画的各式屏风(砚屏、座屏、挂屏等形制)异军突起,成为家具中的另类,也是文人画家十分欣赏的赏石品种。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更是直接称大理石屏为“石画”,编有《石画记》(苏州文友蒋晖编有《石画记》校注本)。时至今日,大理石的天然图画,仍然具有众多拥趸者,是最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的图纹石之一。
下联中的璚字,或是谲之笔误(或是一种借代),带有诡异之意。柯,是指树枝或是植物。璚海柯,当是指(南)海中的沉香木,因其中间树心膏脂体质硬而投水即沉,又称“沉水香”、“水沉香”,是少有的具有抗菌以及增强免疫力的药材,燃烧时所发出的清香被誉为“众香之首”。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集所编宣说佛教教诫的寓言故事《百喻经》中,有“入海取沉水”一则,讲的就是海中采取沉香木的故事。其实,沉香木并不产于海中,所谓的“沉水”(“水沉”)是沉香树倒伏后落入海水中或埋于沼泽中,经过生物分解后剩余部分形成的沉香,属于沉香中的上品。下联“璚海柯生自在香”,应该是指海中的沉香木不易多得,其自然的香气非常浓郁独特。这与点苍山中所产大理石一样,虽然也是采取不易,却非常独特,赏心悦目。
128×28cm×2,浙江骏成2010年夏拍会成交价不详
此联源自南宋诗人陆游《夏日感旧》中的颔联:“独居无复客嘲边,终日颓然饱即眠。护砚小屏山缥缈,摇风团扇月婵娟。桐阴忽见翻双鹊,石罅时闻落细泉。避暑不须河朔饮,转头即见早秋天。”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书联,喜好集句,尤其以宋诗多见。上联中的“护砚小屏”,即指砚屏,置于砚端以遮障风尘日光之小屏风,按照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研屏辨》说法:“古有研屏或铭砚,多镌于砚之底与侧。自东坡、山谷始作砚屏,既勒铭于砚,又刻于屏,以表而出之。”如果说,砚屏是以北宋苏东坡、黄庭坚等文人士大夫首倡的一种文房器具,那么从一开始就将(屏芯)取材聚焦于有天然山水树石图案的图纹石,当时如永州祁阳石、蜀中松林石、虢州紫石等均是制作砚屏的重要石材,著名如欧阳修的一方带有月亮图案的虢石“月石砚屏”,还引发了苏舜钦、梅尧臣、苏东坡等著名诗人的唱和。到了明代中期以后,云南大理石成为砚屏的主要石材,带有米家山水意象的砚屏(石屏),尤为文人雅士所激赏。
欧阳修另外作有《吴学士石屏歌》(一作《和张生鸦树屏》),系为翰林学士吴奎所得的一方虢石紫石屏所作,其中写到:“虢工刳山取山骨,朝鑱暮斲非一日,万象皆从石中出。吾嗟人愚不见天地造化之初难,乃云万物生自然。岂知镌鑱刻画丑与妍,千状万态不可殚。神愁鬼泣昼夜不得闲,不然安得巧工妙手惫精竭思不可到,若无若有缥缈生云烟……”陆游“护砚小屏山缥缈”之句,当是源自于此,诗人应该也有类似的带有山水图案的石制砚屏。
下联“摇风团扇月婵娟”,则指团扇形状如圆月一般姿态美好。一如东汉文学家徐幹在《圆扇賦》所述:“仰明月以取象,规圆体之仪度。”需要指出的是,当时折扇(时称聚头扇、蝙蝠扇)还没有流行起来。折扇一般认为是古代日本人发明的,北宋时期通过高丽国传入中土,故又称高丽扇,但当时人们也是少见多怪,直到明代永乐以后才在文人士大夫圈中流行起来。上下联将砚屏之山与团扇之月的形象作对照,可谓入地上天,联想丰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谈古说今】名家楹联识石事(四)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3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