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看肖像石的鉴赏

舞蹈是人类历史上产生较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以人物形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语言,借助舞台、服装、灯光及道具,创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表现人们向往美好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造型艺术形式。借用舞蹈艺术的审美规则来审视鉴赏肖像石,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从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看肖像石的鉴赏
 
一、鲜明生动的形象性
 
人体美学把人体作为审美对象,尤其注重人的形态特征。舞蹈就是靠优美多姿的人体动作和姿态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是一种动态造型艺术。舞蹈艺术正是通过流动性、连续性、具有节奏感和情感表现力的舞蹈语言,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生动的舞蹈艺术形象,使观众产生审美的感知。
 

从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看肖像石的鉴赏

赏石艺术是一种“静态”造型艺术,不像欣赏舞蹈那样富有“动态”,但它们对塑造人物形象的要求却是相同的。观赏石中所说的“形象”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造型石的形象(即造型),一个是画面石中物象的形象。
 
在造型石中,《观赏石鉴评》国标要求“形象逼真,形意生动,寓意深刻”;在画面石中,国标要求“情景交融,形神兼备,主题明确,蕴意深邃”。这些要求概言之,就是形象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从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看肖像石的鉴赏

例如,观赏石《群仙聚会图》。据《封神演义》记载,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座下有十二位弟子,称“昆仑十二仙”,玉鼎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太乙真人等。此石主赏面人物众多,但形态各异、形象鲜明。高矮胖瘦不同,仿佛可辨丑丽;山巅云雾缭绕,众仙飘飘欲醉;像在窃声私语,也如切磋武艺;三五成群,欢呼雀跃。加上仙家之徒弟、坐骑和法宝等,非凡热闹。这就是有生动感的画面。
 
 从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看肖像石的鉴赏
昆仑十二仙
 
所以赏石之第一妙诀:想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就一定要有新颖贴切的主题,想要有主题就先要求石头有形象、有故事、有情节。因此,石头天赋的形象尤其重要,它必须鲜明,张三就是张三;而且还要活脱、灵动。
 
二、拨人心弦的抒情性
 
舞蹈是以动作抒情的艺术,或者称为表情艺术,它对现实的审美把握是通过奔放舒展、刚柔结合的优美动作,表达特定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感活动,使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产生艺术感染力,激起观众情感上的浪花,唤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产生感染力量和审美力量。
 从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看肖像石的鉴赏
 
《诗经·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舞蹈动作在表达和抒发感情上,是有其独特长处的。
 
那么,欣赏一方观赏石如何借鉴舞蹈的“以动作抒情”呢?这实际涉及到赏石的核心和灵魂,即“品韵”。“国标鉴评”中说到:“韵意就是鉴赏者透过形态、质地、纹理和色泽四要素对石体的认知或感悟,甚至是顿悟或灵感,韵意的产生是情感与石体高度融合的一种赏石境界。”
 

从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看肖像石的鉴赏

我曾提出赏石“四步曲”,依次为“观其形”,即观察观赏石的外形;“赏其韵”,即品赏观赏石画面构图之意蕴、表现意境的“手法”、神韵等;“领其致”,即领会观赏石最别致和与众不同的地方;“悟其魂”,即感悟观赏石画面图案所揭示人物或事物的灵魂、本质等深层次的东西。
 
肖像石表现意境的“手法”,离不开对人物“动作”的推敲,离不来对相应动作所含“情理”的推测,这与舞蹈“以动作抒情”的含义是大体接近的。
 

从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看肖像石的鉴赏

例如,观赏石《荆轲献图》。这是一方灵璧磬石,其形像人,俯首躬身 , 活像一位中国古代人物,特别在“石根”上,也是该石的主赏面,有红黄色砂浆硬化附着,极似古人衣服图案;左端有一卷首露出,就像荆轲怀揣燕国督亢地图;此人双臂弯曲扶物,就像荆轲抱着樊於期的首级;毕竟是行刺而心虚,低头侧脸不敢正视秦王。这一系列动作,将人物神态、情感甚至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以动作抒情”在赏石中的体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时 , 你对这方石的美感就产生了,对这则悲壮故事的感染力也就增强了。
 
三、独有的虚拟象征性
 
虚拟性、象征性是舞蹈的主要表演手法,也是舞蹈审美的又一个重要特征。首先,用人体的动作、姿态来代替日常生活中的言谈话语,这本身就是一种虚拟象征。在现实生活中,有谁见过少女用脚尖走路,小伙子用托举抒发对恋人的倾慕?但在舞台上不但被观众承认,而且可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从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看肖像石的鉴赏

其次,舞蹈的虚拟象征性还表现在它把人体美作为一种手段,目的在于向观众表露人的一定的思想感情,反映一定的主题思想以及对人的教育和启迪。
 
“国标鉴评”指出,人文要素主要体现人们对观赏石的认知、感悟及艺术创作,其中把握韵意最重要。前面我说的赏石“四步曲”,后三步都属品韵的层次,而“悟其魂”是品韵的最高境界,也是最终目的。寓教于“石”,这正是“文化为本,鉴赏为魂”的赏石理念的深刻体现。
 

从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看肖像石的鉴赏

题名《三娘教子》
比如,观赏石《三娘教子》。石之中间是一位身着黑色长布棉衣且带有斗篷的古代妇女形象,右边是一个穿白色棉袄的童孩,左边可以把它想象(虚拟)成墙壁和屋顶。从人物穿着和居住条件看,主人的家境不太好。“三娘教子”最早源自明人《双官诰》,讲述男主人公有三房妻妾,因传谣其病死外乡,两房妻妾难耐贫穷先后改嫁,惟有三娘矢志不嫁,含辛茹苦织布挣钱,供养二娘所生倚哥上学。但倚哥不服管教,三娘怒不可遏,砍断机布以示决绝。倚哥发誓苦读,终于金榜题名。
 
石能启迪教育后人,其意蕴深刻也就不言而喻。赏石家有点儿像舞蹈编导者,是凭想象来虚拟象征形象,描绘事件、人物和情节的。
 
四、与众不同的创造性
 
创新是形成舞蹈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离开了舞蹈作者的创造活动就不会产生艺术美。舞蹈作者包括两个方面,即舞蹈演员和编导者,只有体现出独创性和技艺性,观众才能得到舞蹈美的感受。在舞蹈结构、场面调度等方面,编导者的创意不可忽视。
 

从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看肖像石的鉴赏

大家知道,舞蹈又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艺术,涉及到文学、绘画、音乐等多个方面。舞蹈尤其与音乐关系甚密。舞蹈作用于人的视觉,是“无声”的艺术;音乐作用于人的听觉,是“无形”的艺术。两者结合起来,音乐可为舞蹈“发声”,舞蹈可使音乐间接的形象得到直观的表现。
 
从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看肖像石的鉴赏
 
观赏石鉴赏也是同样的道理,除了需要文学、绘画、书法、雕塑、摄影、戏剧、舞蹈等提供艺术理论指导外,还要调动石内和石外两个方面的因素,统筹自然和人文两个要素,这样的鉴赏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这里,我想说说人文要素中的“配座”问题。配座就像舞蹈中编导者的作用、就像表演者使用的道具,不能小觑。现在“国标鉴评”对配座的赋分作了很大调整,造型石配座由5分提高到15分,画面石配座也由5分增加到10分。石座可以是木质、石质等材料,也可以是紫陶、陶瓷等材质,同时还包括落嵌、沙盘等,皆需因石适材、工艺精湛、与石协调。
 

从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看肖像石的鉴赏

题名《春江独钓》

比如,观赏石《春江独钓》。它不但画面美:色彩鲜艳明快,人物栩栩如生,渔翁、长竿、鱼儿俱全,轻舟梭行江中。而且配座十分得体和巧妙,由于画面“经营位置”偏下,人物半坐半躺,所以藏者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把雕花“躺椅”作为底座,并雕有鱼篓等装饰。简单精妙的配座却起了“补虚”和“烘托”双重作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宝藏杂志):从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看肖像石的鉴赏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354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0年3月5日 上午10:32
下一篇 2020年3月6日 上午11: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