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赏雅石】持念

/

/

偈唱梵音慢捻珠

石生法相异俗殊

前缘幻化别空谷

尘网淹留入市都

细数菩提增善业

精研宝卷证醍醐

何须古刹朝诸圣

一念相持胜远途

【诗赏雅石】持念

灵璧石,武文成藏

众所周知,许多玩石人,喜爱将人物造型石向佛家题材靠拢,所谓“闲爱孤云静爱僧。”能生静气的石头,有了佛教造像类的托寓,比较易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更容易心生敬慕。还有许多人,把佛家人物题材,理解为所谓禅味的体现,既包括表现圆融的头首造型与身体衔接,浑圆过渡的石头,又可以表现石形变化多端,面貌古怪清癯的石头,即所谓“梵相”,不一而足。

作为人物造型,除了梵相的头部外,此石最突出的一是巧色,一是手部与身形的配合,一般有头部表现的人物石常见,头手具备,且巧色突出的,则相对少见,增色不少。从整体上看,这串念珠的配饰,更是点睛之笔。表现了人物持珠诵经的神态。不论是佛菩萨,还是居士,整体气韵都透着,庄重,肃静,虔诚。素珠捻转,心持一念,心手相一,可谓,持念。这一念的相持相守,最是值得玩味。

其实,不论信佛与否,能够心持一念,恒久用功,都是我们人生进阶的法宝。单就石头本身而言,哪一块不是沧海桑田,渡尽劫波之后,才纳入我们收藏的。倘若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石生有灵,我认为他们一定是信念坚守的典范,否则早就沉沦湮灭于轮回罔替之中了。这枚吕梁石就能体现这种感觉,特别是那突出的头手造型,既可以理解为天造地设,又可以见证岁月的雕琢与石头的坚守。 

 “持念”一词,明代杨卓的《佛学次第统编》解释为:“受持忆念正法而不忘失也”。心持正法,手中的念珠不再仅仅是计数的工具,更是一种自律的警示。无人监督,唯有佛珠相伴,青灯古卷,佛号长鸣,这就是最直接也最简单的修行方式,然而,又有几人能持之以恒,功德圆满呢?

换做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也适用同样道理,所谓“出家如初,成佛有余。”道理简单,而知易行难。相信面对这持念的人物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从新奇、赞赏再到沉思,能够唤醒许多内心应该坚守的东西。为愉悦感官而赏石,只是初级阶段,能对人身心有所裨益则是得趣,而时时激发内心的修养与思考才是值得追求的境界。面对一石,心持一念,证道不远矣。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诗赏雅石】持念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32991.html/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12月1日 上午8:00
下一篇 2019年12月3日 上午6: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