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说今】嘉兴古石称“舞蛟”

今年嘉德春拍会“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有一幅清代拓片并不太引人注目,因为它尺寸不大(33×21.5cm),估价也不高(1—3万元)。这幅道光戊戌(1838年)作张廷济题“舞蛟”拓片立轴水墨纸本,最终成交价为18.4万元,溢价颇高,据悉为嘉兴资深收藏家俞星伟所得。这幅拓片的原石尚存于嘉兴南湖,也算是楚弓楚得了。

【谈古说今】嘉兴古石称“舞蛟”

清道光戊戌作张廷济题“舞蛟”拓片

这幅拓片“舞蛟”两个篆书大字,为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所题,也是这位书法家比较少见的书体,原来是为一方太湖石所题篆。这方石头目前尚存于浙江嘉兴南湖小瀛洲的仓颉祠前,石头下部留有“舞蛟”篆题。仔细比照可以发现,拓片与实物字体浑然一体,应该就是从石头上拓下来的。这是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张廷济在嘉庆年间手拓的,当时这方石头尚置于嘉兴东门内徐少卿祠堂内,新中国建立后才被移置今址。

【谈古说今】嘉兴古石称“舞蛟”

嘉兴南湖小瀛洲

【谈古说今】嘉兴古石称“舞蛟”

“舞蛟”两字,为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所题篆

“舞蛟”石有三米多高,其形态与一般太湖石立峰有异,状如蛟龙,张牙舞爪,动感十足,故名。据记载,至少在明代,此石“高三十尺,广六尺”,约相当于十米高,也是少见的庞然大物,可能历经搬迁毁损,如今“缩水”了一大半,但仍然气场强烈。有意思的是,在“舞蛟”石之后,还竖立有一方小立峰,俗谓“蛟尾”,估计是原石上掉下来的。

【谈古说今】嘉兴古石称“舞蛟”

传为唐宋遗物的“舞蛟石”

【谈古说今】嘉兴古石称“舞蛟”

“舞蛟”石背面有“蛟尾”

“舞蛟”石原来是元代桐乡濮院镇濮鉴府中之物。濮鉴(字明之)当时富甲一方,乐善好施,大德年间曾被授予富阳税务郎加将仕郎。濮鉴在自己府邸旁建有玄明观,当时与乌镇修真观、苏州玄妙观齐名,为江南三大道观之一。康熙年间,因避讳清圣祖之名改为翔云观,至今山门犹存。翔云观规模宏大,观中有一方“翔云石”,高20余尺,也是名迹,相传每逢天将雨时有五色云霞出没其上。现已不存。

濮鉴与赵孟頫等名士交往密切,交谊深厚。这方“舞蛟”石,就是赵孟頫观后所题名。原来,这方奇石称蛇蟠石,据传乃宋代花石纲遗物,一说为唐代旧物,元代诗人黄玠是赵孟頫的忘年交,作有《蛇蟠石歌为濮乐闲司令作》一诗,其中提到其形貌特征:“异哉此石似蛇蟠,其故要非人所测。我疑芒砀赤帝子,披剑斫地白蛇死。老妪夜哭天不闻,群小连蜷化为此。……睨之非蚺亦非巴,雪色正类蕲州花。徂徕小松叶如发,一龙五蛇相纽结。……”云云。

到了明代初年,濮家蒙遭不幸,蛇蟠石便从此消失了。一直到明万历年间,此石又现于世,归邑人范明泰(字长康)所有,置于清宛堂之南。范氏得到此石,十分高兴,延请远近名贤如李日华等观赏题词,极一时之盛(参见范明泰辑《米襄阳志林》“题辞”)。如岳和声《舞蛟石歌》、林云凤《题范长康舞蛟石歌》等等。

明末清初,范明泰身故后,“舞蛟”石辗转迁至邑人徐少卿祠堂内。徐少卿,名世淳,字中明,由重庆推官知随州,崇祯年间战死于兵乱。到了清代康熙年间,乡贤文学家朱彝尊看到此石后,为其考证正名为元代的“蛇蟠石”,并作有《更舞蛟石为蛇蟠石纪之以诗并序》,其中写到:“石以舞蛟名,未若蛇蟠古。试诵弁山吟,图经犹可补。”云云,所谓“弁山吟”,指的就是元代诗人黄玠的《蛇蟠石歌为濮乐闲司令作》,黄玠字伯成,晚年卜居弁山(今长兴),号弁山小隐,《蛇蟠石歌为濮乐闲司令作》一诗收入于《弁山小隐吟录》中。不过,后来人们还是以“舞蛟”石相称。

“舞蛟”石,从元至清传承有序,历代名人多有咏题——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没有收录,无疑是古代园林置石之中一方重要的古石。不过,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明代主人范明泰,他也是当时江南著名的“石痴”。

据清康熙年间沈季友編《檇李诗系》(卷十八)载,范明泰“自以石癖与元章(指米芾)同,因蒐辑元章行事与诗若文,辑《米襄阳志林》。”当时,苏州文学家王穉登、松江名士陈继儒等为之作序,可见影响不小。王穉登在序中称其石癖与米芾有的一比:“范长康购奇石曰‘舞蛟’,盖李唐时物,元赵魏公所题也。……长康日夕婆娑其下,与名流韵士高僧道者持螯捉麈无闲日,扶石笑曰:我不能如米家具衣冠拜汝,若丈人行第相昵,为尔汝交可已。人以是目长康石癖与元章同。”

【谈古说今】嘉兴古石称“舞蛟”

《米襄阳志林》书影

【谈古说今】嘉兴古石称“舞蛟”

《米襄阳志林》编者自序

《米襄阳志林》共十七卷,除了辑录米芾生平世系、恩遇等内容之外,还包括《米襄阳外纪》、《米襄阳遗集》、《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研史》等,汇集前人有关米芾的生平事迹记载较全,其中也不乏珍贵史料。如“宝晋斋研山图”图绘,与传世米芾《研山铭》附图(非米芾所绘)基本一致,包括诸多题识,比起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附图“宝晋斋研山图”更接近原作。

【谈古说今】嘉兴古石称“舞蛟”

《米襄阳志林》“嗜好”附图“宝晋斋研山图”

另外,如米芾的“相石法”也有涉及,如“杂纪”中明确提到:“米南宫相石法,曰瘦,曰秀,曰皱,曰透。”此说最早出于陶宗仪《说郛》辑录的《渔阳公石谱》,“元章相石之法有四语焉,曰秀,曰痠(当为瘦),曰皱,曰透。四者虽不尽石之美,亦庶几云。”(另有版本称秀、瘦、雅、透),但流传不广,经过《米襄阳志林》的传播,影响甚众。大致是到了清代,改秀为漏,瘦皱漏透之说遂成定论。

【谈古说今】嘉兴古石称“舞蛟”

《米襄阳志林》卷十二“杂纪”

《米襄阳志林》刊行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这也是当时有关米芾生平事迹记载最为详备的辑录。不过,其中也存在一些疏漏甚至错讹之处,包括相关故事有的不注明出处——有的查无出处,这在当时文坛似乎也是一种通病。如《米襄阳遗集》“砚铭”有一则:“有盗不御,探奇发瑰。攘于彭蠡,斲钟取追。有米楚狂,唯盗之隐。因山作砚,其词如云。”这其实是苏东坡为米芾制石钟山砚所题之铭,即《米黻石钟山砚铭》。显然,范明泰张冠李戴了。

【谈古说今】嘉兴古石称“舞蛟”

《米襄阳遗集》“砚铭”

又如,在卷五“嗜好”一节中,介绍了米芾当年任涟水军使时,因为地接灵璧,好石废事,并以奇石“贿诱”前往监察的按察使杨次公的故事。这则故事后世流传甚广,但是并不见诸宋代文人笔记,是从明代晚期才流行起来,如林有麟《素园石谱》、张岱《夜航船》(卷十二宝玩部·灵壁石)等均有类似记载。《素园石谱》刊印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夜航船》则成书于明亡之后,两者刊印时间都比《米襄阳志林》要推后若干年。鉴于《米襄阳志林》一书在当时的影响力,其出处应该就在这里。这则故事,到了清代康熙年间,经由江苏常熟的潘永因所编《宋稗类钞》的转录,更广为人知。

【谈古说今】嘉兴古石称“舞蛟”

《米襄阳志林》卷五“嗜好”

不过,据我考辨,米芾与杨次公两人并无交集(参见宝藏杂志公众号7月24日《米芾的赏石朋友圈》),这个故事应该是范明泰道听途说或者是编出来的,不过是“消费”米颠的一则谈资而已。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谈古说今】嘉兴古石称“舞蛟”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31122.html/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9月28日 上午9:28
下一篇 2019年9月29日 上午2: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