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石指南|象形讲神韵

如果说,景观石是似曾相识的话,那么象形石就是匪夷所思,所谓“万象皆从石中出”(宋欧阳修诗句),奇石之所以不可思议之处,就在于它似乎是先知先觉的灵物,在世界万物——包括万物之灵人类还没有诞生之前,它已经有了万物之象,包括人物、动物、花木、器物、食物乃至文字等等,有的不但形似,而且神似,让人感叹造化之伟力和神秘。
玩石指南|象形讲神韵内蒙沙漠漆”蹄髈“,色泽诱人,引人食欲(枕石斋藏)
玩石指南|象形讲神韵九龙璧“脚踏实地”,形同大靴,表现力强(何岗藏)
象形石按照其生命特征,大体可以分为有生命体征的和无生命体征的两大类。其主要表现题材前者包括人物、动物、花木等,后者包括器物、食物等。一般来说,前者玩的是一种艺术审美,也就是往往是从现实生活特别是艺术作品的表现角度来审视其造型、色彩、纹理、意韵,等等,不但强调形似,而且强调神似;后者玩的是一种趣味审美,也就是追求形似和逼真程度,有的强调比例一比一,以假乱真。这在传统国画中也有类似表现。比如国画有工笔(写实)和写意(又分大、小写意)之别。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有一句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是针对写意画范畴的。其实,齐白石的工笔草虫也是一绝,但工笔草虫就并不适合“似与不似之间”的理论。
玩石指南|象形讲神韵内蒙戈壁石“路在脚下”,大小比例相同,质感色泽相似,象形程度极高(薛云生藏)
玩石指南|象形讲神韵现代齐白石设色国画(局部),工笔草虫和写意花草各逞其美
反观奇石,可以说绝大多数的象形石只能适用于“似与不似之间”的理论,是一种写意(也可以分大、小写意),因为观赏石很难像工笔画和照相现实主义的手法去细致入微地完全复制和表现事物和实物对象的全貌和细节,所谓“画龙不点睛”,比如很多人物石,大多五官眉目不具,仅有外表轮廓而已。但人们似乎不觉得这是天大的遗憾——当然,如果人物的五官细节俱备,而且具有动感神韵的话,那肯定就是绝品了——并不妨碍我们对于其审美的观照。正像写意画与工笔画同样具有艺术感染力一样,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形与神的关系,这一直也是传统造型和绘画艺术审美所关注的焦点。
玩石指南|象形讲神韵新疆风凌石“寒江独钓”,斗笠俏色难得,人物神态怡然(王志远藏)
如果我们将赏石视为一种艺术形式,那么它的审美也应该服膺于形神兼备的艺术主张。而且相对于人为艺术而言,天为艺术的赏石缺憾更多,如果一味追求具象形似,恐怕可玩的石头少之又少了。而在注重形似的同时,更强调神似,可能离找到好石头不远了,同样离艺术的精神也更近了。这就需要玩石者具有丰富的经历、阅历、游历,视野开阔,触类旁通,特别是要具备艺术家一样的敏锐眼光,熟悉艺术发展史和艺术名作——包括与时俱进的态度。
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文明和发明的日新月异,奇石可供比照的主题形象会层出不穷的出现。
与传统绘画、雕塑艺术相类似,象形石在表现事物和实物对象的时候,也应该以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为切入点,比如人物中的儒道佛,动物中的十二生肖,花木中的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器物中的文房四宝、茶具器皿,食物中的菜肴水果,等等。
玩石指南|象形讲神韵九龙璧“一代高僧”,人物形象生动,五官细节皆备,极为少见(陈军以藏)
一般来说,在象形石中,有生命体征的价值要高于无生命体征的,其观赏除了强调形象生动、一目了然、比例协调、观赏面大等之外,有生命体征的象形石还需要有一种神韵,即一种生命的律动和生机。相比之下,人物石多表现为静中有动,动物石多表现为动中有静,动感十足当然更好,凡是动静相宜的都是好石头。即使是无生命体征的象形石——如菜肴、水果等,有的也需要给人以活色生香的新鲜感和亲近感,给人以一种感官刺激和享受。
玩石指南|象形讲神韵灵璧石“照夜白”,题材特别,气韵生动(武文成藏)
玩石指南|象形讲神韵灵璧石“松鼠”,造型灵动,尺寸同比例,题材少见(始北山房藏)
需要解释的是,所谓比例协调,是指象形石与对象之间的一种契合,有的需要一比一比例,即使放大或缩小整体或局部也要保持同比例;有的象形物属于石头上面的一个局部,也需要与外围和石头整体保持一个理想的比例,对比最好鲜明突出一点,体量不宜过小,位置不宜过偏。所谓观赏面大,是指石头在表现和再现某一物体的时候,其观赏角度宜越大越好,四面可观最佳,至少不宜小于15度。
玩石指南|象形讲神韵内蒙戈壁玛瑙“小鸟”,一比一比例,头部俏色,动中有静(薛云生藏)
玩石指南|象形讲神韵九龙璧“松鹰”,头部低垂,像是在觅食(何卉藏)
所谓神韵,现代绘画大师张大千认为:“作画,首先要了解物理,体会物情,观察物态。无论画什么,总不出这三个原则。了解了这三点后,画出的画才能形态逼真,神韵生动而跃然纸上。”所谓“万物之中皆有神在”,充分表现物之理、物之情、物之态,这大概便是体现物体的神韵之所在吧。
玩石指南|象形讲神韵九龙璧“五百罗汉”,主题讨巧,收集不易(平青藏)
有生命体征的象形石,应该以人物为上(国画以山水为上,西画则人物为上),所谓万物人为尊,人物石的审美观照容易雅俗共赏,引发共鸣。而且人物涉及面之广泛和多元,也是任何其他物种难以企及的,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明星,也包括各种艺术作品所虚构的主人公形象,还包括各类佛道神仙,可谓各色杂处,阵容庞大,他们大多具有令人过目难忘的主要特征,人们耳熟能详。其中,头部是人物石最关键的要素——人物石中常见头像石,一般人物石多要求头部出挑,比例协调,比如速写之中有头部比例立七坐五蹲三之说,可作借鉴。有的最好还要有俏色。
玩石指南|象形讲神韵巴西彩釉玛瑙“美猴王”,传神正在阿堵中(陆维三藏)
无生命体征的象形石,除了注重题材讨巧之外,考察其形成难度很重要,其实就是一种稀有性,这需要了解有关石种特点,石性特征。整体而言,风砺石最容易出局部细节肌理效果,山石其次,水冲石再次之。
玩石指南|象形讲神韵缅甸树化玉“翠鸟”,俏色部分形同小鸟,形成难度很大(倪国强藏)
玩石指南|象形讲神韵英石“如意”,题材少见,形成难度较大(何卉藏)
值得一提的是,物以稀为贵的法则在象形石中体现的更为突出。如在人物石中,古代道释类人物出现的频率和几率最大(以广西大湾石为例),但有关现当代著名人物的形象却很少见到,无疑后者的稀缺价值要高于前者。又比如,动物石中的十二生肖(包括造型石和图纹石),常见有鼠、猪、狗,少见到龙、猴,如果要同一石种、相似尺寸收齐一套十二生肖,其难度可想而知。
很多人自觉或是不自觉地将观赏(象形)石精品视作为艺术品,所以总是与艺术作品相提并论,有的则是完全从艺术大师手下的作品寻找灵感,以发掘其不凡身价。
其实,观赏(象形)石和艺术作品之间可以类比(主题或是样式),但决不可等同。比如,艺术作品可以不讲究材质(国画的纸与西画的布,本身没有很高的价值),观赏石精品却十分强调质地;艺术作品大都注重的是主题思想,观赏石精品却并不一定都有特定的主题;艺术作品残缺也有美(断臂的维纳斯雕像可算一例),观赏石精品却讲究品相完美,没有崩裂缺损;艺术作品可以纤毫毕现,观赏石精品却往往细节难寻。
玩石指南|象形讲神韵内蒙戈壁石“维纳斯”,与卢浮宫同名著名雕塑作品颇为神似(得云轩藏)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观赏石精品可以与艺术作品相提并论,无非是因为它们都从属于艺术审美范畴。但是,观赏石除了艺术审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猎奇——这也是魏晋以来观赏石一直被称作奇石的原因。奇和美这两者有时候是相通的,但有时候却并不统一,奇有时候就是特别、怪异甚至丑陋的代名词。观赏石之所以称作为奇石,正是因为它的不可思议,常在意料之外,不在情理之中。

(本文节选自《玩石指南》,俞莹著)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玩石指南|象形讲神韵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9963.html/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9月8日 上午8:13
下一篇 2019年9月10日 上午8: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