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下小则置盘、大则置座的作法到宋代已经产生了,宋画可以提供大量有力的证据。宋摹阎立本《职供图》、李公麟《十八应真图》、辽金《供养人像》所绘奇石皆有圆形托盘。周文矩《按乐图》绘有汉白玉须弥座,多层叠涩,束腰短矮,壼门中部有下垂卷云头。宋佚名《折槛图》所绘须弥座,虽无仰覆莲结构,从方涩到牙脚比例大体如宋式。辽宁省博物馆藏南宋摹北宋李公麟《会昌九老图》绘有须弥座,形制比上述所见扩大,似为砖砌。除了采用须弥座,尚有将赏石置於池坛之中的作法,例如,苏汉臣《百子嬉春图》,石栽於矩形石坛中,石坛造型端庄秀美,下撇脚,上直壁,四面开光,浮雕纹饰。故宫博物院藏宋佚名《梧桐庭院图》也绘有砖砌或石砌方坛,内铺碎石。
文献有关赏石底盘或底座的记载不甚详细。《清异录》有“雕文台座:安置”之语,显然,具有装饰性的底座已经用於器物的置放,但它是否用於赏石则不得而知。小型赏石所用底座,《洞天清禄集》有记:“东坡小有洞天石,石下作一座子,座中藏香炉,引数窍正对岩岫间,每焚香则烟云满岫”;又记灵壁、英石自然成山形者可用作笔格或笔架:“於石下作小漆木座,高半寸许,奇雅可爱”。但是,这些“座子”或“木座”的样式没有被明确的记载下来。小型赏石有置於盆中者,例如苏轼《予昔作壶中九华诗》注云:“家有铜盆,贮仇池石”,赵文《李士宏得芗林五老石於野人》云:“铜盆古雅出高丽”。从形象资料来看,盛石多用“盘”即浅而敞口的盛物器,而文献资料中所见多用“盆”,盆略深可用作容器,既可置石又能盛水,因此,苏轼《双石》叙云,至扬州,获二石,“渍以盆水,置几案间”。大型赏石所用底座,《癸辛杂识》有记:“京师有八卦殿,八门各有树木、山石、无一相类。石皆嵌空,石座亦穿空,与石窍相通”。此石座为玲珑石,或者为透雕座,因此座与石之间有才有孔洞穿透。大型赏石也有置於盆中者,以“雪浪石”最为知名。苏轼《雪浪斋铭》云:“予於中山後圃得黑石,白脉,如蜀孙位、孙知微所画石间奔流,尽水之变。又得白石曲阳,为大盆以盛之,激水其上,名其室曰雪浪斋云:尽水之变蜀两孙,与不传者归九原。异哉駮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飞空漱其根”。清乾隆有诗句云:“坡翁笔力健扛鼎,坐令光生丈八盆”,“横盤硬语走健笔,叫绝起拍莲花盆”。由此看来,雪浪石盆使用产自河北曲阳的白石制作并雕饰以莲瓣,盛石盛水,然雪浪石所用之盆有丈八尺之大,实在令人难以相信。苏轼雪浪石与盆俱失无存。
——拙著《中国古代赏石》摘录(错别字因电子字库所限)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4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