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石非石——写在”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开幕之前

石非石,由汇石融通团队策划的这次非同寻常的大展,起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主标题。石既然不是石,那是什么呢,答案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理解,此次大展是对于石头认知的一种探索,表达意向和展陈方式都非常用心,表面上看是对石头文化属性的探索,实则是对我们赏石人自我价值观的一种思考。从古代哲学家开始,人类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知,便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永无尽头。赏石,可以理解为我们认知世界和自我的一种媒介。其所承载的认知功能中,于我辈而言,最突出的便是审美功能。

何为石非石——写在”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开幕之前

随着审美心理过程的深入,石头也在不断地幻化形象,逐步有了非石之感。

从感觉认知开始,石头的所谓形色质纹,通过视觉、触觉乃至听觉,让人感知其形式美的诸要素。这是一切审美的基础,是信息的来源,汇聚之后,大脑加工成知觉,在形式美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的是形式美的构成规律性,或者说法则。

何为石非石——写在”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开幕之前

因而,大家总喜欢讨论,质形色纹的先后顺序,各自高下优劣的评价标准等等,都是探讨石头感性认知材料之间的组合规律。一旦契合内心追求的标准,接下来便是审美经验的联想,于是各花入各眼,同一块石头会引发不同人的各种认知角度,从而讲出不同的故事。种种形象,由此而生,进而加入了创造性的想象力,便可以配饰表达,空间展演了。

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石头便从修桥铺路的建筑材料,演化为我们手中的欣赏品,或者说某种意义上的艺术品。近年来常有石头是否为艺术品的争论,其实不论是与不是,其审美功能是肯定的。而且就此而言,石头是超越许多艺术品的存在。因为从创造者的角度出发,许多艺术品或多或少都离不开社会功利性。而功利性本身在满足人社会存在需求的同时,也成为许多物质欲望痛苦的诱因。

何为石非石——写在”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开幕之前

有人总说当今社会,生存压力大,人心浮躁,物欲横流,其实这是片面的理解,因为每个时代,人们都有物质欲望的追求,否则就无法发展了。两千多年前《庄子至乐》中说人们“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不过这些人之所乐的物质追求,被庄子认为是审美的障碍,是阻隔人们体验至乐之美的羁绊。

原理很简单,因为物质追求不可能完全满足人们的欲望,不论贫富,人们都会因得不到而痛苦。曾经耳闻过,一位著名画家,润格不菲,按说应该是物质满足了,偏偏迷上了收藏异域古董,时常参加国际拍卖会,往往搞得资金紧张,料想他也可能会有物质的烦恼,也可能会影响到审美体验,好像是为追求高端极致之美,反而为美所累了,这累便是欲望之累。

何为石非石——写在”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开幕之前

庄子,包括后来的佛家,乃至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都主张清心寡欲,跳出物欲竞争的社会角色,从而达到无为境界,来摆脱欲望之苦。以这种恬淡寂寞,无所欲求,远离尘嚣,与物俱游的生活方式,来追求“至乐”之美。

庄子称之为“至乐无乐”,所谓“无为”境界仅仅为达到这种“至乐”提供了条件或可能性,要最终达到“至乐”,还得与天道自然相和。对于普通人来说,放下物质欲望,去“与天和”是很难真正做到的。所能做的,只是减少欲望,从而寻一方净土,让灵魂暂时有所安置,去尽量接近和体验天人合一的宇宙大道。石头便是这方净土的优先选择之一。

何为石非石——写在”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开幕之前

石头源自天然,不存在人为的功利心创作(配饰除外),对于赏者而言,就是所谓长物,(《长物志》所言之物),无关衣食住行之需,唯有审美精神可享,所以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非石,非修桥铺路之石,非直接物质欲望之石。当我们能澄心敬意,摒除纷扰之后,确有可能从石头中,去窥见与天道同频的美感,哪怕是管窥一斑,也足以令人心驰神往。

诚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审美过程,也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和修养,去进行一番修行历练才能有所精进和收获。

于是,想到了王国维先生的三种境界说(语出《人间词话》),与赏石审美历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先生讲的是读书做学问,我们体会的是赏石罢了。

何为石非石——写在”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开幕之前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语出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这是一种“立”的境界。既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同时也有一种略显惆怅的迷茫与期待,可以理解为赏石的初心,虽不明方向,但须有志趣,唯有志趣高远,才能渐入佳境。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语出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这是一种“守”的境界,有了目标,还要守住初心和寂寞,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执着态度。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为赏石审美而奋斗,辛苦付出,无怨无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语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这是一种“得”的境界,赏石是要付出努力的,积累、波折、磨炼一个不能少,也有过欲望的痛苦,也有过弯路烦恼,只要坚持,最终会豁然领悟,融汇贯通,体验所谓“与天和”的大道。

何为石非石——写在”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开幕之前

三种境界也可以理解为,从“有我之境”到达“无我之境”的必由之路。有我之时,石就是石,虽然可以联想山水花鸟人物,但由于心有挂碍,难以品其三昧。无我之时,石便非石,因为石与我同一,与宇宙存在同一,也就是庄子说的“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的至乐之道。

这才是赏石人毕生与共的追求目标,也是我理解的此次大展的初心。汇石融通团队,正是源于这样的初心,精心策划了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将赏石融入生活艺术,让历史照进未来,一种怎样的胸襟和情怀,才能做出如此的勇敢尝试与智慧创新。

何为石非石——写在”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开幕之前

从文化层面而言,当代人对石头的探索一直在路上。有时候自己觉得超越前人,其实根基尚浅。周秦汉唐,礼乐文章,我们的文化因历史积淀的厚重,而让后辈继承起来身负责任感。汇石融通的此次大展,即将开启一条任重道远的赏石文化探索之旅。纵横八万里,上下五千年,展览将以怎样的中国生活艺术审美,来表达赏石文化呢,让我们静心期待那些游目骋怀的盛景吧。

何为石非石——写在”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开幕之前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何为石非石——写在”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开幕之前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25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3月24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9年3月26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