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斋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内景
2019中国·太原第二届赏石文化及相关产业博览会,3月9日在山西省展览馆隆重举办。期间,无形斋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举办了无形斋个人藏石展,800平米的展馆按照现代博物馆的样式设计装饰,集中展示了山西企业家、藏石家陈鸿滨的近三百方(组)藏石精品,涵盖造型石、图纹石等天然岩石类,各类主打石种均有其代表性的藏品,其中有不少赏石界耳熟能详的珍品。贵州盘江石“佛影”(40×30×15公分),就是其中的一例。
盘江石“佛影”
这方盘江石,是藏家2011年入藏的,曾经发表于2014年出版的《中国名石档案(一)》(张卫主编)。这是盘江石中极为少见的造型,整体造型敦厚端庄,比例协调,呈青灰色,正面和侧面上下整齐地分布着四层孔洞,大小相似,进深约一二厘米,孔洞里面水洗度不明显,与石表差异较大。这方石头,初看有点像北京正阳门箭楼,也是四层,孔洞类似箭窗,每排也是13个箭窗,只是第二层和第四层稍嫌整齐,这倒反而显出了岁月的沧桑感。
盘江石“佛影”展示现场
仔细分辨,这方石头的图纹,更像是佛教石窟的影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我国古代的石窟,最初是模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北方的黄河流域,现存的主要石窟群均为魏唐之间或宋朝前期作品,有著名的四大石窟,包括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所谓“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室,虽自人力,疑其鬼功。”(宋代李昉等《太平广记》卷第三百九十七”麦积山“)也是古代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
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它所存留的造像、壁画、碑刻等艺术形式,其内容大多与佛教有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景象,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极强的视觉震撼力。这方盘江石,便让人遥想起曾经的佛教石窟艺术的辉煌,虽然洞中之物荡然无存,但景象犹在,风骨未改。木座设计成经书祥云纹饰,则是暗指这里也是藏储佛教经书的场所,即所谓的藏经洞。1900年5月26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震撼了整个世界,并由此诞生了“敦煌学”。
这方盘江石的造型图像,形成难度很大,在同类石种中也极为罕见,兼之主题的向善,极富内涵,确实是难得一见的美石。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1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