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出灵璧,传承有人

灵璧石,音质华美,清亮悠扬,泛音列宽,气势磅礴。悠扬的泛音满堂萦绕,与其他乐器搭配默契、协调,融为一体,极富表现力。“泗滨浮磬”是我国音乐文化瑰宝,它那古老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在今天仍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磬出灵璧,传承有人

我祖父孙公淮滨,生在泗水滨,长在磬山下,坐拥宝山,深谙就里。他早年供职于灵璧县文化馆,对乡土传统文化如数家珍。他将挖掘抢救地方文化视为己任,磬石文化是他挖掘抢救的首要对象。

磬出灵璧,传承有人

编磬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文化,随着皇权制度的破灭,编磬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祖父对它的挖掘抢救却是不遗余力。那时造磬技艺一片空白,又无实物参考,祖父走遍各大图书馆、博物馆,通过查阅资料,实物绘图,潜心研究,最终完成制作图纸。他带着自己多年来研究编磬制作的图纸到磬石山,与从未制作过编磬的石工同吃同住,共研共制,终于一组28片的编磬于1962年6月研制成功,通过校音,声音清远悠扬。建国后首组“泗滨浮磬”编磬问世。祖父喜出望外,他积极撰文在报刊上发文以弘扬之。

磬出灵璧,传承有人

收藏:孙礼强

20世纪60年代,北京天坛、曲阜孔庙、各地博物馆、音乐院校等文博单位亟欲求购编磬而不得,祖父把制作编磬的工艺流程和图纸交给了灵璧县工艺厂和大理石厂进行编磬制作。多年来,一些团体和个人来灵璧县访求灵璧编磬取材及制作等事,祖父无私地将自己研究成功的《文庙丁祭谱》编磬制作资料相赠,希望它为弘扬灵璧编磬文化多做贡献。

磬出灵璧,传承有人

收藏:张训峰

20世纪80年代,南京市歌舞团打击乐专家裴德义来灵璧与祖父共研编磬、石缶、石方响等的开发与研制。他在灵璧制作了3套不同型制的编磬,其中有云磬、鱼磬和条磬。他曾先后参加了1985年在西安举行的“七省市打击乐演奏家金石之声音乐会”和“全国首届艺术节”演出。在演奏期间,这3套新研制的编磬,以其独特的音质,赢得了中外音乐家的极大关注。新制的鱼磬和条磬,音质纯正,音色华美。演奏时,鱼磬声于中高音区徘徊,柔和悦耳,条磬声置高音区回旋,清脆洪亮。更为奇特的是,条磬不但能敲奏,而且还可以刮奏,为民族打击乐器中所罕见,受到中外音乐家的高度赞赏。

磬出灵璧,传承有人

1986年11月14日,南京市歌舞团《八音之鸣》民族古典音乐会的电视录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洪民生观看了录像后说:“应该重视和发展民族音乐事业,这台节目路子对、节目精,是纯民族的、古典的”。中国对外演出公司负责同志认为“在民族乐舞不太景气的情况下,南京市能出这样一台节目很不容易,也很有远见”。中央电视台曾经数次播放南京市歌舞团的编磬、石缶、石方响等演奏的古曲《古乐八音》《九歌》《霓裳曲》《苏武牧羊》《梅花三弄》等,余音绕梁,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气派。

解放以来,祖父成功地挖掘、抢救并发展了磬石文化,为振兴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祖父并未停步不前,他认为“泗滨浮磬”文化要有更大的发展,他说,“抢救传统文化,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把现代的根植到传统中去,再继续向前发展”。祖父鼓励我说,“今后磬石文化还有一条工艺美术的路要走,它也是维系磬石文化的一条路,这条路正等待着你去发展它”。

磬出灵璧,传承有人

收藏:杨玉砚

祖父对发展磬石文化早已胸有成竹。他以渊博的知识,早已注意到明代文人把泗滨浮磬的精神文化转移到文房清供中去。祖父以传承明人文房石磬的“玩”法,并以此开拓现代磬石工艺美术的新天地。

当前,灵璧磬石雕作品共有乐器、文房、家居、建筑、医疗、人物、器皿等10大系列、32大类、500多个品种,100多个生产厂家,营销商店300余家,全县参与灵璧磬石雕活动人员约6000余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磬石文化群体。1992年,祖父执笔撰写《磬石之乡——灵璧》一文,被选入《中国名乡》“安徽卷”。从此灵璧县正式冠名“中国磬石之乡”。

磬出灵璧,传承有人

收藏:刘敏

磬出灵璧,传承有人

收藏:孙淮宾

磬出灵璧,传承有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宝藏杂志):磬出灵璧,传承有人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0971.html

(0)
上一篇 2019年2月14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9年2月16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