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石说艺|印石琳琅,闲章不闲,方寸之间显情志

原标题:印石琳琅识闲章

近日,正在苏州博物馆举办的“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特展,集中展示了清代苏州潘氏家族(潘奕隽、潘世恩、潘祖荫、潘博山等)生前收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书画,以及潘氏一门手稿等逾百件(组)文物。其中,有一册潘世恩辑《东坡诗话》稿本,书前有潘祖荫题“文恭公墨迹,祖荫敬藏”签,并钤印“滂喜斋”、“郑盦”两方闲章大印。

上海博物馆印章馆藏赵之谦“滂喜斋”刻印

巧得很,这方潘祖荫藏书室“滂喜斋”闲章的真身,在上海博物馆中国历代印章馆中有陈列,印材为青田石,雕瓜果钮,为清代著名篆刻家赵之谦于同治己巳年(1869年)三月所治印。  赵之谦虽为一代篆刻大家,但所治印数量据说只有三四百方,其中单为潘祖荫所刻的就有十数方之多。目前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明清文人篆刻名家刻印拍卖最高纪录,就是赵之谦的一方自用印“为五斗米折腰”(藏书印),由中国嘉德2017秋季拍卖会“清宁——国石篆刻艺术”专场推出,也是青田石,素面无钮,成交价达1207.5万元。

我国印章至少在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一直到宋代后期,印章基本保持着实用为主的基本功用,并不足以称其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主要原因还是受限于材质,印章基本以凿铜刻玉为主,多出自工匠之手,文人无法直接参与(最多只是书篆)。其中的关键,是可供篆刻的印石还没有被大量开发出来。一直到元代画家王冕用花乳石篆印,被视为开创了文人治印的风尚。明代弘治年间,书画家文彭将处州(青田)灯光冻石引入制印,由此正式诞生了文人篆刻艺术。明代万历年间,吴江周应愿著《印说》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文也、诗也、书也、画也,与印一也。”(周应愿《印说》十九“游艺”)首次将篆印(石)与诗文书画相提并论,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艺术。

我国的印石矿床大都分布于东南沿海浙闽赣等省上侏罗纪(距今2.03—1.35亿年前)的火山岩中,矿物成分以地开石、高岭石和叶蜡石等黏土矿物为主。印石讲究“三美”,即石材美、工艺美、篆刻美,也就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其中,材质美是基础,所谓印石六德:细、腻、温、润、结、凝。虽然从实用性来说,强调质地的柔而易攻,从而降低了硬度要求(一般莫氏硬度在2-3),而从色泽、纹理的观赏性来说,它又强调色彩艳丽、纹理美观。到了清代初年,福建寿山田坑石被发掘以后,印石又开始注重造型的独特性和非加工性,向奇石概念靠拢(前些年在浙江昌化也发现有田坑石,又称昌田)。

谈石说艺|印石琳琅,闲章不闲,方寸之间显情志

  明清时期,印石材质的取用主要是三大产地,即浙江的青田石、昌化石以及福建的寿山石。其中,寿山田黄石、昌化鸡血石、寿山芙蓉石又有“印石三宝”之说,为印人和藏家所称道,三者质色各具特点,田黄高贵温润,鸡血鲜艳亮丽,芙蓉素净如玉。田黄石是产于溪土中的独石,质地温润通灵,色泽高贵富丽,以黄金黄和橘皮黄最佳,大材极为难得。北京荣宝斋镇馆之宝的“田黄王”,是现存于世的最大田黄石,于1985年以13.5万元从福州市寿山乡石农手里收购而来,石呈枇杷黄色,砖头大小,重达4275克。

谈石说艺|印石琳琅,闲章不闲,方寸之间显情志

清吴昌硕刻(周尚均制钮)寿山芙蓉石印《心月同光》

田黄向来被誉为“石中之帝”,上等田黄历来都是“硬通货”,往往以克论价,也是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宠儿。如北京匡时2017年秋季拍卖会“田帝玄黄——田黄石专场”,推出的一方“寿山田黄石‘九龙戏珠’钮玺”,为当代已知的最大田黄玺印(9.3×9.3×11厘米,重1709.5克),不仅体量硕大,而且质地温润凝腻,兼有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郭祥忍的九龙雕钮,栩栩如生,最终成交价达1.0925亿元,也是印石拍卖的最高纪录。

谈石说艺|印石琳琅,闲章不闲,方寸之间显情志

寿山田黄石“九龙戏珠” 钮玺 

印石除了雕刻摆件之外,主要还是用于治印,其中最有文人气息和艺术价值的,莫过于闲章藏印。闲章一般是指除姓名、字号之外的用章,最早是从秦汉时的吉语印演变而来,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包括吉语、诗文、箴言、记事、鉴赏、藏室等,最能体现主人公的学识、修养与心迹。闲章以方寸之地见大千世界,向来有“闲章不闲”之说,几乎历代所有书画名家都留下了各种闲章藏印。  在历代名人之中,乾隆拥有的闲章藏印最多,据统计多达1800多方,其中,三大印石皆有琢制,寿山石有609方,青田石有190多方,昌化石有13方。如2017年保利艺术品春拍会“‘禹贡——敬胜怠者吉’古董珍玩之夜”专场推出的一方乾隆“敬胜怠”(11×6厘米,高8.6厘米)玺印,以昌化鸡血石琢制,苍龙教子钮,质地属于鸡血石中的藕粉冻,带有黄色俏色,血色非常稀少。这也是乾隆时代存世至今极为罕见的鸡血石实物。  20世纪70年代,在内蒙古巴林右旗也发现有鸡血石,质地温润,色泽丰富,透明度较高,成为后来居上的印石名品。

谈石说艺|印石琳琅,闲章不闲,方寸之间显情志

清代乾隆昌化鸡血石宝玺“敬胜怠” 

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也是一位篆刻家,同时也是现代对篆刻理论、篆刻史倾力最多的学者。他自刻有多方印章,用于书画钤印,包括“印癖”等闲章。有一方闲章“往往醉后”(刻过不止一方),画家平生嗜酒如命,曾自言酒后的微醺是作画的最佳状态,所谓“往往醉后见天真”,语出画家最崇拜的清代画家石涛《与友人夜饮诗》中佳句“每于醉后见天真”,这也是画家得意之作的一个旁证。

现代书画家、收藏家吴湖帆一生有许多收藏印,印象深刻的是一方“湖帆宝此过于明珠骏马”,措辞之夸张有趣反映了画家是个性情中人,一般都是在极为珍爱的藏品上钤印。如上海图书馆镇馆之宝之一的唐代欧阳询《化度寺碑》宋拓本,原系吴湖帆“四欧堂”藏本之首,上面就钤有此方闲章。“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特展展出的“宋刻本《梅花喜神谱》”(上海博物馆藏),也是吴湖帆“梅景书屋”旧藏的“吴氏文物四宝”之一和“梅景书屋镇宝”,是其夫人潘静淑三十岁生日时潘父所赠礼物,上面也钤有“湖帆宝此过于明珠骏马”收藏印。

谈石说艺|印石琳琅,闲章不闲,方寸之间显情志

吴湖帆收藏印《湖帆宝此过于明珠骏马》 

闲章不闲,还因为边款上常常会留有一些故实和史料,可补艺史之遗阙。笔者曾经在韩天衡美术馆中见到馆藏的一方青田石闲章“拜石亭”,系近代书画家、吴昌硕嫡传弟子赵云壑在1932年自刻闲章,上面边款道出了原委:“石涛我私淑之,石溪我宗仰之,米颠拜石我窃效之,愿筑‘拜石亭’以终老焉。”也是画家的一段轶事。又如,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燮有一方闲章:“二十年前旧板桥”,词句源自唐代刘禹锡的《柳枝词》:“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一说郑燮之号“板桥”就出自此,寓有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

谈石说艺|印石琳琅,闲章不闲,方寸之间显情志

近代书画家赵云壑青田石闲章“拜石亭”印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上海金融报):谈石说艺|印石琳琅,闲章不闲,方寸之间显情志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09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2月15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9年2月17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