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燕谷假山
燕园又名燕谷园,位于常熟古城区新峰巷,至今已有 220 多年历史,是常熟古典园林中存世时间最长、格局保存最为完整的私家园林之一。
燕园占地 4 亩多,地形狭长,划分为三区。入门为一区,利用直(西侧长廊)横两廊以及其后的山石,造成园景隐约幽深,使人入园有深邃不可测之感。东折小园一方,有荷花池,“七十二石猴”假山,山石嶙峋,别有天地。尤可取的是从绿转廊经小桥导入山南的童初仙馆,两处遥望,则觉庭院深深,空间莫测。假山之东有高低错落之砖梯与修竹构成“诗境”,由此北入赏诗阁,再进入临水石船,名曰“天际归舟”。五芝堂后为第三区,是园主人生活居住之处,中亦用假山与五芝堂相隔。
燕园“七十二石猴”假山
诸景中尤以“燕谷”叠石为最。常熟为倚山之城。燕园地处深僻小巷,临近间有高墙,其借景虞山之法,别具匠心。即在园内建赏诗阁等高阁,使其背东面西,以西借虞山,登高凭栏远眺,收纳虞山无限风光,使有限的空间变成了无限的空间,俯身下瞰,则幽谷深涧,秀木繁荫,池水曲折,清流蜿蜒与虞山相呼应。“燕谷”,峻险清奇,与苏州“环秀山庄”、扬州“小盘谷”、如皋“文园”一并为造园家所赞赏。
常熟燕谷假山
戈裕良堆叠燕谷时,以虞山为蓝本,在虞山的剑门奇景中寻到灵感,应用中国画的高远构图法把浓缩版的剑门搬到了园内,取名“燕谷”。纯用黄石为之,故极逼真,而又运石如笔,变化万端。山以大块石为骨,小石补缀,拼锒对缝,不假外力,且山石纹理与色彩相接自然、和谐,复又于山南置涧水一泓,蜿流入洞,浑然一体,实有巧夺天工之妙,堪称开我国造园史上一代新风。
燕谷黄石假山外观挺拔耸立,如虞山再现,较环秀山庄之假山略小。最高点 4 米有余,不过 5 米。洞内曲折婉转,但山洞较环秀山庄略短,无涧谷沟壑,亦不如环秀山庄险峻。山以黄石叠成,大小石块错落有致。石间稍露空隙,以显黄石之自然景象。每块黄石皆精心挑选,纹理色泽一致。假山上有石梁,下有洞壑,题名“燕谷”,曲折可通。洞窟东南有水流入,上点“步石”。自北山蹬道信步而上,山巅植松栽竹。沿山巅达主峰至引胜岩,宛如置身虞山剑门,缥缈于云雾之间,堪称佳绝。燕谷是江南黄石假山之中的极品。
戈裕良的假山叠石创作,是中国古代园林假山叠石创作的终结,也是一座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峰。
首先,画意写入假山创作之中。戈裕良早年习画,对其假山叠石创作有重要影响。中国画的皴法对其假山叠石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环秀山庄假山主体采用大斧劈皴,又辐以细小山石作为细部,既很好的把握了山的基本形态,又对细节进行了良好的控制,首先就得益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思想。就像山水画创作一样,以大块山石为骨,以小块山石缀补,大胆落笔,小心收拾。燕谷假山叠石虽然材料有所不同,采用的是黄石作为主要材料,但对山形和细节的控制同样出色,仍然是得益于中国山水画的美学追求。
第二,意在笔先。燕谷假山仿虞山剑门奇景。虞山剑门为黄石山,故整座假山采用黄石堆筑。环秀山庄假山亦撷取中国画画意于落墨之前。总之,假山的艺术创作与绘画、造园相通,都做到了意在笔先。
第三,山洞是山的创作的主要题材。两处假山皆有巨大的山洞,且戈裕良创造出了湖石假山的山洞洞顶勾连之技术,并将这技术应用到假山的创作中来。这一突破,使过去造山洞必在洞顶造平梁的传统技术被打破,使山洞洞顶看起来更加自然。
第四,山、水、建筑、植物求得和谐。首先是山水相依,山环水抱。两处假山叠石皆与水体紧密结合。环秀山庄和燕谷假山更是洞中有水,水上有步石,将山水熔于一炉。环秀山庄假山又资借天水,形成瀑布。其次是山体与建筑关系处理得当。无论是主从关系,对景关系,山与建筑的处理都比较好。再次是山水建筑与园林动植物关系得当。
总之,从这两个保存下来的作品看,戈裕良的假山艺术炉火纯青,在张南垣之后,领乾隆中期中国古代假山艺术之风骚,确实达到了中国古代假山堆叠艺术和技术的巅峰。
崇山文化是石文化的起始,我们的先人崇尚名山大川,并希冀在自己的园居生活中再现这些名山大川,掇山叠石就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希冀。人们掇山叠石,将赏石文化通过艺术与技术的手段,与自己的生活空间结合。戈裕良,正是这种艺术与技术的集大成者。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宝藏杂志):戈裕良的假山叠石为何能称古代园林创作的“终结”(下)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19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