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薰:年轻人的赏石观

编者按:嘉佩乐赏石座谈会,过去了一个多月,每位与会者的发言陆续推出,反响还是有的。南薰主持的的公众号供石观重学术、勤思考,在赏石界影响力颇深,他在座谈会上所提出的问题,值得探讨。

南薰:感谢主办方、感谢丁老,来参加这个研讨会的缘起是在丁老与我在北京聊天时,跟我说有这个活动,问我愿不愿意参加,我想有这样一个能跟各位前辈学者学习请教的机会非常难得,我说一定要来。今天能坐在这里听各位老师谈一谈传统赏石,甚至更高的美学层面的问题,对于我视野的开阔性有很大的帮助。

丁老一直谈论一个问题,不要过多往后看,应该更多往前看。作为今天最年轻的参会者,来谈一谈我们这个年龄段今天是怎么看待石头收藏,或者说如何玩石头。

首先要分清楚我们到底喜欢的是什么?我们是喜欢石头本身还是喜欢中国传统赏石当中背后的文人意趣。分清楚这一点才能在一定积累之后达到另外一个点上去,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赏石收藏,是用看古玩这样的眼光,文物的眼光去看待收藏,还是用看现当代艺术、抽象艺术的眼光来看待它。可能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做的事情和我的兴趣是在往前、往古人的故纸堆里钻。因为我总觉得如果我们喜欢文人石,就不要考虑如何看这个石头,而是尽可能理解为什么文人会喜欢这种东西。掌握了这一点才能把石头看好,我认为应该是这样。

今天再来沪的高铁上,我想了想,简单谈三个小问题,跟各位老师汇报一下我的想法,我想反对当前传统赏石收藏中三个习气。

南薰:年轻人的赏石观

南薰:年轻人的赏石观

南薰:年轻人的赏石观

南薰藏石

第一,我很反对将赏石和古玩做横向比较。或者说再把这个问题具像一点,反对片面地追求古石。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片面地追求古石。赏石的审美文化和赏石的遗存,从过去到今天一脉相承,有什么样的审美风尚就有相应的遗存传承下来,姜兄刚才提到,说他们家有一块老赏石放在案头边20年,相看不厌,这不就是古人说的千秋如对吗,这是好的赏石,过去好,现在也好,这和古代赏石是两个层面的事。一个石头好,好在哪里?好在有古意。或者有文人气。有文人气、有古意的石头就是好的。不在于说它是否一定足够老,天底下的石头都是一个时期生成的。无非就是有一些石头是前人拿出来玩赏,有一些石头是今天拿出来玩赏,但是评价标准至少在今天这个研讨会的讨论体系当中是一致的。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好与不好,只要好的都堪玩赏,古人也正在收藏他们那个时代找到的好石,但是看的是古意。玩传统赏石更多应该用看古代书画的眼光来审视它、评价它,也即画有古意而得其神。

第二,我比较反对对传统赏石的把玩,对包浆的追求。我觉得传统赏石文人用来比德、自拟、自省的一个对象,是书斋当中抽象化的自己,是一个不太好言明的内心状态,是晦涩的,不好表达的另外一个自己。我不相信一个文人书斋当中陈设几十块石头,一定数量很少。对于书斋里的这块石头,当朋友前来造访,主人不会去介绍它,能不能看懂这块石头,从这块石头中读出不一样的另一份心境,这取决与朋友跟他之间的知己程度,所以这是思想的观照。把玩是一种喜爱的直接表现,但是我始终认为把玩是一个比较低阶的对物的喜爱表现,而不是审美。如果从美学层面上来欣赏一件艺术品,一定是脱离把玩层面的。所以传统赏石不太适合于把玩的方式来表达收藏者对于这种观照内心的作品的喜好,这可能是对自身不太尊重的表现。

第三,反对唯材质论,今天传统赏石当中唯材之论非常多。这里有一个笑话,我说你这个石头不文气,他回答我说“我这个是灵璧”,我说这个石头整体形态缺乏韵律,动态变化少。他回答我说“我这个是灵璧”。我说这个石头流于象形,不足清供,他还是回答我说“我这是灵璧”,对于稀缺材质的强调成了万能的回答,潜台词就是说我这是四大名石之首:灵璧。但是历史上四大名石这个概念的出现是非常晚的,个人认为不超过40年。这些说法都是以讹传讹,无实据考证。

南薰:年轻人的赏石观

南薰:年轻人的赏石观

南薰:年轻人的赏石观

南薰藏石

丁文父:外八字影壁有御窑二字,他们就把这个单独保护起来,以此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我就跟他们讲了,毫无根据可言。

南薰:今天在市场上看“永乐砖”,按照丁老的考证都是嘉靖以后的,“僭款”的考证是丁先生对于金砖历史梳理的重要内容,这是对金砖收藏市场巨大冲击,这是题外话。

回到刚才说的唯材质论,丁老提到他夫人收藏近代西方时装首饰时便提出,首饰的艺术价值要脱离珠宝属性,对于艺术价值欣赏和用什么材质来表现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此前是收藏、研究古代玉器,后来我越来越发现,我对文物的艺术价值的喜好远远超于它是什么材质制作的文物,我喜欢这件东西并不在于它是玉做的还是用泥巴烧制的,只要有艺术价值我都喜欢。这个时候我意识到,对艺术价值的把握超过了材质本身,这个时候再唯材质论就比较肤浅了。

南薰:年轻人的赏石观

南薰:年轻人的赏石观

南薰:年轻人的赏石观

南薰藏石

丁文父:同样一个作者的画作,绢本、纸本有没有差别?没有。所谓早期绢本多,从考古的角度来讲留下的绢本作品数量远少于纸本,但价值上并没有因为是绢本就贵。

南薰:我很喜欢明代的李贽提出的一个概念,画功与化工。我看到这一点启发非常大。我们品评赏石时更多注重的是画工,还是应该更注重化工,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可以解决很多审美上的问题,会全打通。都打通以后才会谈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丁老提出的站在更高的高度,从美学、哲学层面,不再分古代、现代的、东方、西方的,去思考为什么这样的石头是艺术形式。以及这种艺术的特点还能够被什么其他的形式来表现出来。这可能是下一个阶段的的事情。我们年轻一代应该先做好本阶段的事情。然后竭尽可能走入下一个阶段,否则我们就太落后了。

谢谢大家。

南薰:年轻人的赏石观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16400.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1月15日 上午1:00
下一篇 2018年11月17日 上午1: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