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凤:巩先生,感谢您于百忙中与我们的读者畅谈赏石艺术。采访前,您向我们介绍了您的诸多藏品。我很好奇,在观赏石如此纷繁而宏大的创作题材中,是什么原因,让您坚持“禅意”这一主题创作的?
巩向生:自先秦以来,观赏石艺术作品即以其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而宏大的题材,丰富而珍贵的作品,而雄踞于艺术品之列。而中国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于我而言,禅宗提倡的“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恰是彰显生命意义、任由生命自由兴现之法,是抛开世俗寻求内心洒脱、塑造清净安定的心境之法。观赏石艺术作品的“禅意”主题创作,正是我对生命意义的一种探寻和尝试。
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同时,我认为将“禅”运用在赏石艺术创作上,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有益方式。赏石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传统文化也是我们进行赏石艺术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我们应该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赏石艺术作品的境界。
孙永凤:您说得非常好。观赏石艺术创作中隐含着“彰显生命意义、任由生命自由兴现之法”。您也常说“赏石可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我们可以与石观照,从石中阅读自己,发现自己,检查自己”。那么您可以与我们的读者具体分享一下吗?
巩向生:很高兴和读者一起分享我的赏石心得。石不能言最可人。我认为观赏石艺术作品,不仅要形、质、色、纹等自然条件俱佳,还要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同时,创作者也要具有思想性,要将自己对生命的体味和深刻的自省融入到赏石艺术创作中去,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观赏石艺术作品。
笑口常开 | 冰彩玛瑙
孙永凤:“将自己对生命的体味和深刻的自省融入到赏石艺术创作中去”,您说得太好了。那除此之外,您对观赏石艺术创作还有哪些建议?在收藏观赏石艺术作品前,您偏爱收藏当代书画作品、和田玉名家雕刻作品,且颇有成就。可以请您从当代书画作品、和田玉雕刻作品鉴赏等跨界角度谈谈吗?
巩向生:当代书画和名家玉雕作品是以人的创作灵感为中心,加以创作,展现其艺术魅力;而观赏石是自然天成的,具有唯一性。两者具有较大区别。但是,观赏石艺术创作实践中,我们也要注重吸收当代绘画和名家玉雕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尝试,比如在命题、配座、置景、展陈、文案配置等方面。只有将人文艺术和天然艺术相结合,天人合一,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观赏石艺术作品!
孙永凤:赏石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于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见证着人类的发展、朝代的更迭、文明的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从台座创新到沉浸式展陈,这场浩浩荡荡的赏石革命为未来赋予了更多可能性。观赏石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作为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您是不是也深有感触!
巩向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石”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不再单纯地从玩石的角度去欣赏奇石,而是有了更高的追求,更为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有的人从传统赏石的角度考虑,有的人从古玩的角度去斟酌,有的人从绘画的角度去观赏,还有的人从雕塑的角度去推敲,呈现出了百家争鸣、齐放溢彩、争奇斗艳的赏石景象,在传统赏石的基础上更注重文化多元化,最终提升到赏石艺术的高度。
孙永凤:而据《Art & Finance report 2021》报告显示:2021年,有28%的收藏家和31%艺术专业人士认为艺术领域的可持续影响力投资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模型,人们开始寻找具有长期价值的物品,而最有吸引力的两个类别就是:艺术品与其他藏品。但是观赏石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的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却出现了:破圈难、影响力有限等发展瓶颈。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如何推动赏石文化更深层次发展,您可以和读者谈谈您的经验和建议吗?
巩向生:赏石文化博大精深,从长远来看,是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的。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首先要提升赏石能力,武装好自身,将观赏石艺术作品打造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要积极破圈,打破圈际壁垒,加强与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雕塑艺术、装置艺术等的跨界合作和交流。这样才能推动观赏石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宝藏杂志):巩向生:我们的新『石』代!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8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