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苏州园林甲天下,奇石更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观赏石不仅是景观,更是一门艺术,在苏州有这样一位“石痴”。将1000多方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石,收藏进了一家艺术馆——大石金生艺术馆。

这里除了观赏石,还收藏着根雕、红木制作小品等共2000余件艺术精品,这些艺术品都是馆主李金生40多年的收藏与创作。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好马配好鞍

好石配好座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奇石固然珍贵,但真正能够诠释和完善它气韵的却是底座。对于奇石爱好者来说,好石就应该配好座,就像是好马配好鞍好花配绿叶一样。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底座除却承重功能之外,还承载着不同境界的赏石心法,配上合适的石头底座,那石头的价值也会大大提高。

好的底座每一根线条都是为了呼应、改善石体的机理与气脉,都有着它存在的审美理论,这样线构成了面,面又构成了一个整体。如果每一根线都经得起推敲,每一个构思都能得以完美呈现,眼力、手力和想象力相互支撑,整个底座才能托起奇石的完美状态。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千石千面同一块石头,不同的基座不同的展示角度都会呈现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大石金生艺术馆里,每一块赏石的基座都由李金生精心设计制作。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他一直相信“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只要找对了审美角度,就能让石头得到完美的绽放。”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读破万卷书,神交古人

读破万卷书,神交古人】,这块灵璧石是李金生的“镇馆之宝”,他介绍,2011年的时候从《宝藏》杂志看到此石,当时石头还没有下面底座,也没有手拿的书本。“最大的不足是人物下半身的比例不到位。”李金生觉得,如果这块石头,在他手里,他能更好地把它的神韵表现出来。千方百计,把它淘来之后,李金生给它设计了红木底座。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足向前迈,袖管飘逸,手拿书本,似乎在边走边思。

李金生给它取名叫【读破万卷 神交故人:“神交故人,就表达了我和这块石头相通,能读懂它。”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50多个春秋打造赏石天地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天地万物都是我的老师,并为我所用。创作或观赏讲究心神融合。我爱石头、盆景、根雕等自然天成的风姿和盘旋交错的气韵。这些都对我的创作大有帮助。
——李金生

赏石,已经成为李金生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从17岁尝试着完成第一个底座开始,到如今,已有50余年。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学艺之人,都是在创作中快乐与痛苦中磨炼,从而成长。一件好作品的诞生,其中艰辛与痛苦远比快乐要多得多。

——李金生

在大石金生艺术馆里,悬挂着这样一句话,这是李金生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除了必需的亲友应酬,李金生的生活中没有电视、没有微信,更没有娱乐,给石头配底座就是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石头和底座占据了大部分人生。

50多年春华秋实,岁月的洗礼,吹尽狂沙剩下的是金子,他身上的技艺现在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也因此,他获得了相城区“赏石艺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相石、品石、读石、救石……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底座设计是一个从相石、品石到读石的过程,所以高手除了赏石,更要懂得手法多变的救石手段,很多时候这种救石需要长年累月地积淀和思考。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曾经有块石头,它的整个水平落差相差10公分,按照配传统座,根本不可能,为了这块石头李金生花了10年的工夫,一直在中国山水画中寻求解决方案,最后将积墨法运用到座子上,才成就了这块奇石。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许多人对李金生的技法惊叹不已,但他却说他的独到之处在于与石头的对话,因为他读懂了石头,让他找到了诠释石头的最佳角度

石座严丝合缝。李金生的底座有一个特点,石头与底座唇口严丝合缝、间不容发,轻易不会脱落。

外行的人经常会问:“是不是安装了什么机关?”“是不是用胶水固定的?”但拔出来一看,竟也简单,落隼处就是一道浅槽,只不过四周一丝一丝都是手工落刀的痕迹。这道看似不太工整的槽居然是他拿着石头,一刀刀比对着刻出来的。于是,这道浅浅的槽亲密无间地将石头揽在底座之中。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刀具多属独创。李金生的早年经历还给他带来另外一份得心应手,那就是自创的独门工具。他常用的刀,铺开来就是数十把,就连吊磨机的刀头也有万千变化。这些工具中只有四种刀头能够买到,其他都是他的独门研创,能雕出外人难以复制的特殊线条。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刀法有讲究。李金生素习丹青水墨,数十年光阴积淀,手中的灵活微妙早与常人不同,坚硬的刀在手里顿时变得弹性十足。他的看家本领是将传统中国山水画中的斧劈、荷叶、干柴、雨点、米粒等数十种皴擦笔法融入刀意,使底座中的山水草木放射、波动、流畅和升腾的韵律情致。这样的底座虽然是为石衬托,但脱离石头也自成精品。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有人问李金生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花这么多钱和精力来办馆?

李金生摊出他布满刀痕的手,说:因为艺术是我从小的梦想。

“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宝藏杂志):“遗”脉相承丨大石与金生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85693.html/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5月10日 上午9:02
下一篇 2022年5月18日 上午9: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