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此石,十分惊绝,简直是古典风格的标本了。然而正因如此,赏析起来总觉得难逃“瘦漏透皱”、“云头雨脚”的窠臼,往往有点“人云亦云”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味道。因而,不妨返璞归真,将自己理解的古典审美追求,化作清趣表达,直抒胸臆,也不失为向古人致敬的一种方式。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年代久远之后,存留下来的,除了石头和影像信息,能附加个人思想的,也许正是这一番心境表达的文字吧。从文字中得来的,不仅有石头的信息,还有人的心情与想象,乃至社会背景与文风。就此而言,赏石如品酒,由微醺直至沉醉,品味不同层次的美感,可谓得趣。此石直观之下,既有刺激感官的峻峭棱角,又有内涵深邃的幽回洞岫,还有刚健爽利的动势体量,令人在古意盎然的整体风格中,观之咏之,隽味悠长。
逸峰·清
石形高耸,卓然不群,有苏世独立之感,如入清净无尘之域,仿佛亘古逸民,独步洪荒,自带豪迈的孤独感。慰藉心灵的傲骨,演绎沧桑的皮色,带入冥想中的历史,万物归心,天道唯一,静谧油然而生。石与我同谐天地,共养天真之趣,足以忘尘。
逸峰·奇
奇峰幻化,波云诡谲,似异兽腾舞。轻灵如一朵仙草,根植芝田,吸取地脉,炼就峻峭根骨。上可腾云广宇,下可雨润荒丘,将山林泉壑,纳入画卷之中,微缩天地。其形胜变化,胜过珠玉珍玩,不必材质珍贵,而在浓缩奇峰岫影,创立神游空间,蓄养幽静之气,以慰心神。
逸峰·古
石生亘古,一身嶙峋承载了岁月沧桑,而收藏只是其中的一段记忆。传统的造型,令古代绘画中的怪石形象立体化,引领诗画胜境,穿越一般,品味古韵与岁月悠长。青铜鼎彝,陶瓷玉器,都是流年已逝的载体,而又难以厘清其根源脉络,不如静对石头,发思古之幽情。千百年的时光酿酒,弥漫在皴纹包浆之间的,仿佛是一种幽香,心醉凝神游涧壑,物我两忘一时空。
逸峰·怪
造化神奇,赋予古灵精怪的石形,仿佛瑞兽雕塑一般,最适合案头栖居,激发掩卷遐思的妙趣。腾跃之间有鱼龙隐现,变化之处,有涧影幽玄。灵动的身形,难道是仙家的坐骑?幽邃的沟壑,莫非有高人隐居。一身皴纹,虽是岁月锤炼,却像磊磊印痕,封印着万古精灵,一旦开悟,便可化身飘举。
逸峰·云
云可腾举九霄,可飘然山间,石形若云,则可悠闲于林泉飘绕,自有道气氤氲之感。云无定式,祥云若芝,借想琅嬛胜境,山岩种圃,则有寿山艮岳之境。云隔山野红尘,加持仙家瑞气。画中海上三山,均在云波缥缈之际,渺渺茫茫难觅真容,而一石列案,则有云根一脉,地远天荒入心,屏云收露入岫,皆可以润养超然之气。
逸峰·岫
有了孔穴变化,石便生了玲珑心,错落有致的凹凸与沟洄,因为洞岫的导引,而有了吐纳云气的演绎,仿佛那一缕生机有了灌注的渠道。内蕴层次的丰富,增加了想象空间,神仙洞府,坐忘古今。历经风雨云月,举头仰望崖壁间,披挂的藤蔓松萝,风来叶响,抒啸山林。
逸峰·势
近观求其质,远观求其势。一种视觉空间的占据感与扩张感,决定了此石以一种极具冲击力的动势,坦荡而立。主峰高耸之下,小峰依根而立,俯仰之间,如鱼龙摆尾,首尾呼应,浑然天成。上部云头下卷之势,落入石根并生之苗,不知谁人裁剪石形幻化,气脉贯通,有如笔断意连,观石如书家挥洒,气韵喷薄之处,极尽云霞变化之态。
逸峰·供
文房清供,卷罢观想,石影婆娑,瀛洲虽远,尽得其神。携清奇之形,古雅之韵,邀化外仙人于砚侧,写笔底清流于画中,一段溪山旧梦,凝结多少文人的理想。盆盎内,蒲草瑞芝,种于灵石之下,借凝露润滋而养心,不必翠玉珍玩,但求清心雅趣,意在摒除俗尘,荡涤内心杂芜。
一石数咏,言有尽,意无穷。借峰观想,心相丛生,一窥之下,数味杂陈,随心所寄,赏心悦目足矣。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50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