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
在机械时代的生活中,人生无非是从同一个大牢或一间狱室,移动到另一间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牡丹亭》更抚人心。
深庭小院,闲情雅寄,蕴藏古人多少机趣:清风徐来,静听竹籁,声声悦耳涤尘虑;细雨时落,醉眠芳草,处处悦目旷心神……三月晴好,风息温驯,无如小院草木,更抚人心。
愈 尘 俗
深庭小院,尽纳目中,片花有致,寸石生情,谓之「清赏」。不同于西方之严明理据,如何赏心悦目地赏识植物的情态,是东方人恒久的课题。在文人眼中,庭院花草与深山茂林予人同样的心灵观照。人立庭院,方寸之间,更能感受风月花草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出现、消失、和绽放。
高士不入深林,却情衷「市隐」:陶渊明爱菊,其东篱下菊亦幽幽;郑板桥画竹,其门庭外竹也萧萧;乃至近代文人鲁迅、汪曾祺的故居旧院,都是丰富多姿,引人驻足玩味。叔本华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当自然嵌入在生活的点滴之中,离群不觉孤寂,索居不会无味,自能以清赏治愈庸俗。
草
木
古人说「诗」可以画,可以怨,可以识草木虫鱼之名。启迪明智,岂止于书本,师从草木,早就成了中国千年文化的一个小传统。名著《红楼梦》前八十回出现的花草就多达94种,即使俗语也极具哲思——「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可见书本是书,世道是书,人心是书,自然更是极伟大的一部书。
生命履痕所及,精神安放之所,尽在这院落草木之间。月上与黄昏,凉风与甘霖,百灵与夜莺,紫藤与青草……一切都在这小院中共生。只要你未盲、未聋,「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
靡靡三月,融融春光,常能看见孩童嬉笑,犬追尾巴猫扑蝶,我们未尝没有钦羡,然而岁月是行动的枷锁。唯立深庭小院,浸入自然,才给身心稍纵自由片刻。清代郑板桥以最朴实的话,道出多少心中的最真挚的愿望——「吾毕生之愿,欲筑一土墙院子」。
小院虽小,闲趣自深。愿你我皆能于其中赏读草木,「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文人空间):小院草木,最抚人心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48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