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说今】清供有石意味长

由上海市观赏石协会和汇石融通主办的“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首期活动,已经曲终人散,但是,几位授课老师的精彩讲课,让人久久回味,余音绕梁。如苏州姜敏兄的“高山流水遇知音——赏石承足之重”,不但分析了赏石底座的重要性及其经典样式,还讲述了旧时供石的陈设以及清供文化,让人受益匪浅。
【谈古说今】清供有石意味长
“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在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授课场景
关于古代供石的清供陈设,无论文献或是图绘都非常少见,尤其是有确切年代和场景记录的。不过,无心插柳也会偶有收获。
前两天在福州路艺术书坊看到一册清代俞葆真辑《百孝图说》(清同治十年(1871)河间俞氏刊本,文物出版社2019年8月影印版),图文并茂选辑了上古至明代孝行卓著者百人百事(包括二十四孝),右图左文,图文并茂。绘者为陈村何云梯,构图精妙,线条流畅,刻绘细腻,人物生动传神,为清代版画佳作。
其中,有一则“躬涤溺器”,描绘的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尽孝故事。只见厅堂里,黄庭坚母亲正坐在竹榻上,黄庭坚则在堂外倒倾洗涤过的溺器。厅堂正中的翘头案,只显示左半边,左边分明是一方竖峰山子,下有木座相承,外形、肌理类似灵璧石;中间一物若隐若现,看似一方青铜香炉;右边则无从知晓为何物。当然,这方赏石底座样式应该是清代的,北宋赏石底座还没有盛行木座,一般都是盆供形式。
【谈古说今】清供有石意味长
清·俞葆真《百孝图说》“躬涤溺器”
甚为巧合的是——也许是绘者有意卖了个关子,在后面“抛书念父”的图绘中,也是在厅堂中,也有一方翘头案,也是只显示一半,不过恰好是右半边,式样与前面“躬涤溺器”图绘中的翘头案一样,而且中间那件物件非常完整无缺,与前面所绘之物完全合拍。果然是一座青铜香炉,上面有盖,两边有通天耳,底部有三足,炉身有乳丁纹;右边则为一方瓷瓶,里面插有荷花。
【谈古说今】清供有石意味长
清·俞葆真《百孝图说》“抛书念父”
由“躬涤溺器”和“抛书念父”两幅图绘合起来看,当时厅堂正中翘头案(又称天然几)应该置有三物,从左到右分别为供石、青铜香炉和瓷瓶,这或许就是当时(至少在同治年及以后)流行的最为典型的厅堂案几清供样式。
厅堂是古代民居的核心空间,也是家庭活动的中心,所以它的家具和陈设代表了主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以及修养情趣等。厅堂其中的聚焦点,就是正中靠墙的案几及其摆设。从清供的象征意味来看,供石寓意长寿(又称“寿石”。也有镇宅的意味),瓷瓶代表平安(案几也代表“安”),青铜器向来就是博古的代名词,香炉又有“禄”的意味。
香炉作为案几摆设的主角由来已久,如在明代版画中,香炉永远是案几的中心角色,有时候两旁会有一对瓷瓶左右分列,不过,在晚明鉴赏家屠隆眼中,“堂供须高瓶大枝,方快人意,若山斋充玩,瓶宜短小,花宜瘦巧。…瓶忌有环,忌成对,忌小口瓮肚瘦足。”(《山斋清供笺》)另一位著名鉴赏家文震亨也认为,“置瓶”有讲究,“春夏用铜,秋冬用磁(瓷)…忌有环,忌成对。”(《长物志》卷十)。
【谈古说今】清供有石意味长
明代金忠《瑞世良英》,图绘供桌上有香炉和一对花瓶
从传世文献和图像来看,书斋几案清供有石(砚山)至少在晚明已经盛行起来,如文震亨《长物志》(卷十)介绍“坐几”时写道:“天然几一,设于室中左偏东向,不可迫近窗槛,以逼风日。几上置旧研一、笔筒一、笔觇一、水中丞一、研山一。”至于厅堂案几清供有石——尤其是左右分设供石和瓷瓶,可能始于清代,但延续时间很长,至今在江南园林中还处处可见其遗风。
【谈古说今】清供有石意味长
明代杨尔曾《图绘宗彝》中的文房器玩,有天然砚山
【谈古说今】清供有石意味长
苏州留园林泉耆硕之馆厅堂陈设
如清代道光年间麟庆《鸿雪因缘图记》,其中“乐存谒师”图绘,案几上左边有供石,右边为花瓶(瓶中插的应该是红珊瑚,也是富贵的表征),中间则不见置物。晚清吴趼人小说《九命奇冤》第十一回“裕耕堂一场恶闹 区爵兴两次私肥”写到:“宗孔觑个便,把达先当胸推了一掌,达先立不稳,倒退过去,恰倒在当中天然几上,把一个三四尺高的古磁花瓶,砰然一声,跌个粉碎。达先顺手在几上起一块英德石,对着宗孔摔来。宗孔把头一低,那石从头上飞过,打在玻璃窗上。”可见,案几上清供的也是瓷瓶和供石(英石)。
【谈古说今】清供有石意味长
清代麟庆《鸿雪因缘图记》“乐存谒师”图绘
有人要问,供石与瓷瓶的供设有没有左右次序之分?因为所见古今这类陈设,左右次序排列似乎并不完全一致。古代朝代不同,左右尊卑也有所不同,大致唐宋及明清两代,以左为贵(以坐北向南为参照物,左为东,右为西),瓷瓶象征平安,供石象征长寿,平安比长寿更重要,所以,瓷瓶在左,供石在右比较符合礼制——至于“礼崩乐坏”之后,人们应该也没有这种讲究了。可以印证的是,有的案几清供之物没有赏石,取而代之的有石磬、镜子、烛台、插屏等物件,但瓷瓶却是不可或缺的。
如晚清(约19世纪初)广州发呱(Fatqua)画店绘制的一套通草水彩画《家具陈设画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藏),属于一种外销画,模仿西方绘画技法、风格,颇具特色,画的是清代广东地区流行的厅堂书斋家具陈设,应该都是写实之作,其中有几幅有供石身影。一幅案几陈设,左边是一方探崖式的英石,带有木座;右边是一方红釉瓷瓶(造型类似观音瓶),瓶中插有孔雀翎毛;中间则是一组“炉瓶三事”,分别是香炉、香盒、箸瓶三件焚香用具。
【谈古说今】清供有石意味长
晚清通草水彩画《家具陈设画册》之一
另一幅案几陈设,左边是绿釉瓷瓶(也是观音瓶样式),瓶中虚设;右边是一方英石,一高一低组合,俗称“祖孙岩”,带有木座,如盘根错节状,为典型粤式底座;中间为铜香炉。左右两侧与中间还有古籍、水盂、茶盅、棋钵等点缀,以供石、瓷瓶和铜香炉为主体,但供石的位置与前面那幅恰好相反。可见,在当时(大致是道光年间)供石与瓷瓶摆设的位置已经不太讲究了。
【谈古说今】清供有石意味长
晚清通草水彩画《家具陈设画册》之二
值得一提的是,大理石屏也是旧时厅堂案几多见的元素,不过,这比较另类,一方面它虽然也是赏石供置的一种形式,但历来视作为“石画”,类同插屏画,有别于常见的造型石;另一方面,石屏的形制如同屏风,寓意平安,和供石的长寿意味不同,与瓷瓶的寓意相仿,两者同置,同义反复,大概就是寓有平平安安的意味。所以,即使案几上有大理石屏的,往往还有供石之置,两者意味有所不同。不过,这类情形之下,大理石屏居中陈供更为妥帖。
【谈古说今】清供有石意味长
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馆明代厅堂陈设,案几左为明代大理石屏,右为明末青花花觚
【谈古说今】清供有石意味长
苏州拙政园卅六鸳鸯馆案几清供,应该左供石、右瓷瓶、中插屏更为妥帖
需要指出的是,供石并非就是古代士大夫厅堂陈设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这既与主人公的兴趣和实力有关,也可能与地域文化的不同有关。一般厅堂供石高度都在二三尺开外,价格不菲,当时非有力人家不能置——接近赏石产地的更为常见,比较多见于京城、山东、江南及岭南地区的大户人家,如在山西、皖南等地的许多大户人家,厅堂案几上最常见的是瓷瓶和玻璃镜,镜谐音静,寓有平静之意,另外应该还有辟邪之意。
【谈古说今】清供有石意味长
晚清皖南民居厅堂,案几上左边为玻璃镜屏(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前不久去长沙参加石展,在湖南省博物馆见到有个“齐家——明清以来人物画中的家族生活与信仰”特展,包括有表现昭穆有序的祖宗像、内外和谐的行乐图、人神共享的吉庆画等,其中有的也有厅堂陈设的场景描绘,但几乎未见有供石之置。
【谈古说今】清供有石意味长
湖南省博“齐家——明清以来人物画中的家族生活与信仰”特展外景
【谈古说今】清供有石意味长
湖南省博“齐家——明清以来人物画中的家族生活与信仰”特展内景
如一幅清中晚期蟒袍官员夫妇像轴,工笔重彩描绘了一对端坐的老年夫妇,男的“身历五朝眉齐四代”,女的“寿俱八秩名善双溪”,背后大供桌上,左边是一瓷盘,盛以佛手、石榴、南瓜三样供果;中间是青铜香炉;右边是青铜尊罍(取代瓷瓶插花),里面插有菊花、鸡冠花、雁来红。这个官宦大户的案几上,就是不见供石的身影。 
【谈古说今】清供有石意味长
清中晚期蟒袍官员夫妇像轴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谈古说今】清供有石意味长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38615.html/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0年6月26日 上午9:47
下一篇 2020年6月28日 上午11:5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