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38cm×2,浙江骏成2012年春拍会成交价69000元
谭延闿为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楷书学颜真卿,参以清人钱沣笔法,结体宽博,气象浑穆,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为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此联上款“符祥先生”指陈符祥,系民国时期著名实业家,曾任广东省省长。
上联源自北宋诗人黄庭坚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和其已故恩师苏东坡的两首“壶中九华”诗,诗题很长,一作《追和东坡壶中九华》:“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试问安排华屋处,何如零落乱云中。能回赵璧人安在,已入南柯梦不通。赖有霜钟难席卷,袖椎来听响玲珑。”这里所说的有人夜半持山去,是指苏东坡原来看中的湖口石“壶中九华”,被原主人李正臣售于他人。据南宋杜绾《云林石谱》载被纳入宫中(“今归尚方久矣”),北宋晁补之《鸡肋集》则称为苏东坡好友郭祥正所购取(“为当涂郭祥正以八十千取去累月矣”)。晁补之和黄庭坚同为“苏门四学士”,所言当为不诬。或许,这方“壶中九华”先是归郭祥正,后来被纳入宫中——虽然这方奇石有修治加工的嫌疑(《云林石谱》称其“石之诸峰,间有外来奇巧者,相粘缀以増崄怪。”),但因为是苏东坡激赏过的缘由,所以被奉为至宝,成为名石。
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遣字造句十分注重引经据典、以古为新。比如这里的“夜半持山”也有出处,源自《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这里所谓的夜半有力者,是指无法预料、难以抗拒的力量——也就是世事难料,这里应该就是指奇石“壶中九华”已经不知所踪,诗人苏东坡也早已故世,人石俱亡,空留惆怅。
下联中的“乖龙带雨”,也有出处。乖龙是指传说中的孽龙。宋代黄休復《茅亭客话》(卷五“避雷”)称:“世传乖龙者,苦于行雨而多方窜匿,藏人身中,或在古木楹柱之内及楼阁鸱甍中,须为雷神捕之。若在旷野无处逃避,即入牛角或牧童之身,往往为此物所累,遭雷震死。”北宋诗人梅尧臣《三月二十五日喜雨》有句:“向闻乖龙池底藏,驱逐肯行须霹雳。”纵观上下联,虽然对仗并不十分工整,但语气颇为连贯通达,好比是说生命中过客来来去去。
166×35cm×2,北京保利2017年春拍会成交价43700元
谭泽闿为谭延闿之弟,绝意仕进,以书法为乐,工行楷,善榜书。师法颜真卿、翁同龢,雄伟壮健,力度刚强。善诗能画,收藏至富。此副对联上款为“叔孺老兄世先生七秩大寿”,指现代著名书画篆刻家赵叔孺(1874-1945),书法绘画样样皆精,篆刻兼浙皖两派之长,自成一家,门生甚众。此副对联,当是1943年谭泽闿为其七十寿辰贺寿所作。
书家谭泽闿应该与赵叔孺非常熟悉,所书的对联内容十分费心,上下联讲的都是属于赵叔孺本家的两位古代著名文人的事迹。上联“金石录”,即宋代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赵明诚和其妻李清照合作而编的《金石录》一书,共三十卷,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钟鼎彝器和碑铭墓志等金石拓本共二千种,汇集了作者多年研究的看法和心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所谓“家风”,当是指赵叔孺的篆刻艺术与鉴赏水平与赵明诚的《金石录》有一脉相承之处。
下联“水精宫”,是指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号松雪道人、水精宫(一作水晶宫)道人。他为宋室之后,博学多才,能诗善文,书画诗印四绝兼擅,以书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开创新风,是元代文人画的杰出代表人物;书法以楷、行书著称,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史称“赵体”。值得一提的是,赵孟頫也有石癖,如他的遗爱石太湖石峰“莲花峰”,迄今犹存于湖州莲花庄。浙江嘉兴南湖小瀛洲现存的唐宋遗石“舞蛟”,上有赵孟頫的篆题。
相比之下,赵叔孺也是一位全能型的贵族艺术家,于书画篆刻鉴定收藏等艺事几乎无所不窥,无所不精,书法出入赵孟頫,画马有赵孟頫遗风,号称“近世之赵孟頫”。所以称其“艺事水精宫”,也是名副其实。
134×29.6cm×2,中国嘉德2009年秋拍会成交价39200元
吴鼒是清代嘉庆年间侍读学士。知识广博,擅长骈文,富藏书,善书画,也好石,曾经见过刻其款的清代灵璧石。著有《清画家诗史》、《墨林今话》等。这幅对联作于嘉庆庚午年(1810年),曾经入藏于近代上海颜料巨商、收藏家奚萼铭(上有“小冬花庵”印款)。拍卖市场另见有林则徐相同内容书联,仅题款时间改为嘉庆庚辰年,颇难理喻。
上下联题跋长款,写明了此联的由来:“嘉庆庚午长至前十日,理和年大兄先生招饮斋中,群贤毕集,聆雅言、诵佳句,如见魏晋人风流。而林亭逸邃,有石岩然,凹凸百态,如与客拱揖者,因作楹帖以识之。抑菴吴鼒书。”上联“袖中诗”一词,唐宋诗人笔下常见之,如唐代白居易《残春咏怀,赠杨慕巢侍郎》有“兴来池上酌,醉出袖中诗”之句,北宋梅尧臣《答显忠上人》有“傥有好事者,扣门与留连。或有袖中诗,语熟气颇全。”袖有诗笺,随性便来,意谓诗才敏捷。
下联将园林石峰比作大丈夫或老人,还有高士、静者等比喻,大抵源自米芾拜石的故事。米芾所拜之石,有“石兄”、“石丈”之说。“石丈”意即石老人也,出自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十):“(米芾)知无为军,初入川廨,见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吾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言事者闻而论之,朝廷亦传以为笑。”所谓“相石法”中的瘦、皱之说,其实也是将奇石人格化(老人)了的一种形态。
123.5×25.5cm×2,中贸圣佳2002年秋拍会成交价176000元
曾熙“石瘦肖高士;兰馨契雅怀”
167×35.5cm×2,北京瀚海2010年春拍会成交价30240元
有意思的是,古代园林置石之中,也有类似老人石的题名。如无锡就有两方明代太湖石峰。一为“丈人峰”,位于惠山古镇顾可久祠内,高约四五米,状同人立,挺拔开张,如同写意伟岸大丈夫。此石原为明代广东按察佥事冯夔竹素园的故物,嘉靖年间归广东按察司副使顾可久——著名清官海瑞是他的学生。另外一方“介如石”,位于寄畅园邻梵阁旁的水池一侧,原来是明代无锡望族秦家的私人园林之物,高约三米,称为“美人石”,因从侧面看形同少女理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高宗第二次南巡至此,认为此石从正面看更像是一位大丈夫,故赐名“介如”,出自《周易》“豫”卦六二爻辞: “中正自守,其介如石”,意即心志操守坚如磐石。乾隆并作有《介如峰》画和诗:“一峰卓立殊昂藏,恰有古桧森其旁。视之颇具丈夫气,谁与号以巾帼行?……率与易名曰介如,长言不足因成图。”云云。后来,地方官将乾隆的诗文和图绘刻于石碑,置于碑亭(原碑已毁,今为新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谈古说今】名家楹联识石事(三)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37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