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现在很多石友觉得花钱配座难承其重,有的又常常感到不如人意,往往动了自己动手配座的念头,却又不懂得怎么做;还有一些配座工坊的老板感叹,如今许多配座工人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具备专业系统的知识与技能,很是头疼。为了能够帮上大家,之前笔者从本人所著《石道》一书中整理出了一些有关台座的知识与制座法度,现在笔者再把“台座制作的技法与工序”整理出来介绍给大家。既然《石道》一书已经出版,为什么还要整理推送呢?此书从1998年动笔,2014年出版,历时16年,虽然呕心沥血,毕竟出得有点晚,因为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懂了,不需要再看什么书,也有一些石友确实不爱看书,倒更喜欢读些短文,所以现在手上有这本书的人并不多,也不知道书中还有这些专业系统实用的知识。除了本书,据我所知包括历史传承相当成熟的苏式座,都没有关于制座的系统介绍。
大多数台座是由座槽、唇口(头颈)、座肩、座腹、基盘和基脚等部分构成(图3-3-21)。根据实际创作不同情况的需要,有些台座可省却座槽、唇口、座肩等其中一些构成部分,有些台座则面面俱到“应有尽有”。
台座制作的技法与工序,由传统家具的制作、杂件雕刻及木雕技艺演变而来。台座制作的基本技法与工序有:开槽(落身)、勒线、饰纹、雕刻、榫卯接合和髹漆等。在各种不同台座的制作中,所用技法与工序不尽相同,大多数苏式座的制作几乎都用到了以上技法,而有些个性化台座可能只用到了其中的部分技法,因而技法的运用视具体情况而定。
座槽,是台座中石与座的结合部,石、座一体的雅石是通过座槽联系起来的。因此,座槽首先具有联结石、座,稳定石体的作用;其二,确定和展现角度形态;第三,随形槽口可以勾勒和完善雅石表现形态。陆地景观随形而走的槽口缘线,能够生动地表现温婉曲折的地缘线;槽口缘线的垂直变化,可以按照创作的意图进行设计,因此在图纹石的创作中,可以通过对槽口缘线垂直变化的设计,把图纹石下部的图形形态勾勒和表现得更为形象,或对图纹石的构图进行有限的调整,使之趋于合理与完美;在象形石和意象石的表现中,槽口缘线的变化也能对石体局部形态的细节进行形象的勾勒与生动的表现。高低随形(石基落槽线)变化的槽口缘线,还能弥补石基缘线垂直变化的不足,既可充分展现角度形态,又能最大限度地消减台座可能厚重笨拙的不足。石基缘线,是石基底部的边缘线,底部较平的石基缘线较为清晰。
台座的槽穴由槽口、槽壁与槽底构成(图3-3-22) 。槽口均有缘线,为台座槽口的边缘线,称为“槽口缘线”,简称“槽口线”,要求与石基落槽线吻合;石基落槽线,为石基落槽的设计深度线,表现为石基落槽后与槽口缘线吻合的交接线;槽壁系指槽穴四周的内壁,要求与落槽石基周边形态基本吻合;槽穴的底部为槽底,其凹凸起伏的形态要求与石基底部吻合。
开槽落身, 是根据表现的需要所确定的石基落槽线,随石基形态凿挖台座槽穴的制座工序,俗称“落身”。因此,槽的形态,基本就是落槽线以下的石基反向形态。
石基,是指落槽线以下的石体部分。随形,是与石基形态基本吻合的槽形的基本特点,也是开槽落身的基本要求。
槽的随形,包括了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槽口的随形,二是槽壁的随形,三是槽底的随形,四是槽深的随形。
确定了落身的石基部分,也就确定了石基的落槽线。槽的开凿应严格按照石基落槽线以下的石基形态开挖,紧随其形,力求精准,防止走形松动,直至槽口与落槽线吻合,因此,理想的槽口形态便是石基落槽线的俯视形态(图3-3-23)。
在我们所见的大多数商品座中,槽壁、槽底多为胡乱挖凿,只求石基落身即可,因而槽壁、槽底空隙较多,粗糙不堪。而精美的台座创作,要求槽底的凹凸形态与石基底部形态相印合,槽壁的凹凸形态与石基周边形态基本吻合(由于石基部分有的凸点在下,凹点在上,因此不可能要求完全吻合),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证石体的稳定。一些资深的玩家和收藏家对台座的要求很高,尤其是中小型可以把玩的雅石,台座也是他们摩挲把玩的喜爱之物。在资深玩家中就有这样的说法:台座也是可以把玩、传承的艺术品。因此他们对台座的各个部位,哪怕是看不见的槽底、座底和线脚旮旯,都要求精工制作,不留刀斧痕迹。在通常情况下,槽底只要随形铲光不留毛刺即可,磨得过于光滑不利于石、座的咬合与石体的稳定,尤其是圆底卵石的座槽开挖,槽底太滑则石体极易滑倒。
槽深的随形,常常被简单地理解为石基落槽线有多高,槽就有多深,这样理解虽然没有大错,却忽略了落槽线的垂直高低变化和石基底部各部的凹凸变化。对于石基条件较好的原石来说,由于落槽线较为平直,槽口也多为水平状态,没有太多的垂直起伏变化,而在追求特殊效果或石基缘线垂直方向有起伏变化时,落槽线垂直变化的确定也会随之改变,于是槽口缘线也随之产生高低变化,槽的深度也随形而变了;此外,石基底部不同程度的凹凸变化,也会直接影响槽底各部不同深浅的随形变化(图3-3-24) 。随形,是槽形的基本特点,是石、座咬合稳定的前提条件,是开槽落身的基本原则。
槽的开挖首先要依据石基落槽线在木料上大致画出槽口的平面形状,然后由里而外、由浅而深渐次随形开槽凿穴。槽的开凿方法有钻、凿、铲三种。
钻, 是一种比较现代的开槽方法,通常是使用台钻在木料的槽样线内钻出密密麻麻的蜂巢孔,然后用凿子把余下的孔间隔凿掉(图3-3-25A、B)。有经验的工匠在钻孔时不会钻得很深,尚留随形凿铲槽底的余地;而偷懒的工匠往往按照槽的最大深度一钻到底, 然后凿铲平整槽底了事,甚至有些仅把孔间隔凿去,懒得铲平槽底,常常留下许多钻痕。对于中大型台座的座槽开挖可采用此法,省工省时,而槽底务必随形凿铲整理妥帖。
凿, 是比较传统的开槽方法,大、中、小型台座的槽穴开挖均可采用此法。凿挖座槽的常用工具主要有平口凿和圆口凿两种。凿挖槽穴时,除按槽样大形挖凿外,还应根据石基底部形态的凹凸变化循序渐进随形挖凿;如槽底或槽壁不够吻合密贴,可用复写纸垫于槽内,把石头放入槽中轻轻摇动,槽中突起部分便会印上颜色,然后再把有颜色的突起部分凿铲整理妥帖,如此反复多次,便可达到理想要求(图3-3-26)。
铲,除了钻、凿座槽使用铲刀进行细工铲削整理,在对小型或较浅的台座开槽时,多用铲的办法进行。铲削座槽也是比较传统的技法,有利于把握分寸,精工制作。铲削时也应按照石基形态循序渐进地进行(图3-3-27)。
开槽挖穴要求随形密贴,因而需要细致和耐心,而有些采用木屑与树脂调合填补槽穴空隙而使之熨贴的做法虽然省事,却不为玩家所推崇。(待续)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张卫:台座制作的技法与工序(一)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33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