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质地意象,不唯贵气

【题记】意象石,有人认为就是抽象石,或者认为就是非形象石。“抽象”与“意象”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尽管意象创作运用到了抽象的创作手法;意象石也不是啥也不像的石头。意象石的定义是:以没有对应具体物象形态的原石角度形态所具有的特定意味性条件,与我们头脑中相应的意象元素相结合,从而塑造意象性艺术形象、表达某种意趣思想的雅石艺术表现形式。

意象石是对“物质条件因素”抽象运用与对“相应意趣思想”形象表达的特殊表现形式。

意象石虽然没有具体对应的物象形态,却能起到“象由心生”的艺术效果。哪怕只有一项自然因素可以运用——石体角度形态或质地角度形态、石肤角度形态、色彩角度形态、纹样角度形态,即可尽情发挥,并派生出各种意象石。

意象石根据其所运用的主要自然条件因素, 可分为形态意象石、质地意象石、石肤意象石、色彩意象石、纹样意象石和综合意象石六种。

以上各种意象石除“色彩意象石”——《色彩意象,不只风骚》已在【汇石融通】2019.2.26刊发,其余我们现在陆续分别介绍。(本文节选自《人文雅石基础教程——石道》一书,张卫著,2014年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近作增减修订,以飨读者)

张卫:质地意象,不唯贵气
上篇谈了“形态意象石”,本文接着谈意象石系列中的“质地意象石”。
质地意象石,是以原石“质地角度形态”为主要物质载体,融入相应意象元素而衍生的“质地意象语言”,表达相应“意趣思想”的意象雅石艺术表现形式。
一、质地意象语言的构成
以质地角度形态表达意趣思想的质地意象石,其意象语言的构成与其岩性及特定角度状态下的质感、色调、石势及其与意象元素综合衍生的意象语境等因素有关。
原生石质岩性由岩石的矿物组分、颗粒度、密度、硬度、韧度和透明度等基本元素所构成。这些岩性基本元素影响着石质的软硬、粗细和种地,不同岩性的石质表现着不同的质感,或沧桑刚硬,或润泽水灵。岩性是决定质感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张卫:质地意象,不唯贵气
质地角度形态“综合意象语言”中的“质感”,除了与原生质地的岩性有关,还与原生石肤的厚薄及石肤的透明度有关。透明或半透明的石肤,无论厚薄,不仅可以让我们透过石肤看到原石的内质,同时也是表现温润、纯粹的有利因素;不透明的石肤,无论厚薄都不可能透过石肤看到原石内质。因而用以表现玉质人文概念的原石,首先需要原石质地温润玉透,同时也需要石肤透明温和。然而,以为原石只有通体玉化方为好石却是对质地意象表达的一种片面理解。因为局部玉化或不同程度的局部玉化与不同程度的透明石肤相结合,同样具有丰富的玉质人文意象表达能力。此外,质地意象绝非仅有玉质意象一种形式,沧桑意趣又是质地意象的另一种境界
质地角度形态综合意象语言中的“色彩”有两种感觉迥异的情形:一种是附着于石肤表面的色彩,另一种是由里而外渗透出来的色彩。对于玉质感较强的原石来说,后者较前者不仅质地更显晶莹温润,而且质地还多了层次的变化,“冻”的感觉也愈发强烈了。质地意象石中的色调表现与作用,同样也受角度、光线与干湿程度的影响。
质地意象石的“石势”与石体角度形态的取势有关,更重要的是与用以表现的主要质地因素在主要观赏面上的分布及其质感、色温、色彩纯度变化的倾向有关。质地意象石的石势影响着意象语言表达的刚柔、轻重与节奏。
以岩性为基础的质地角度形态, 其质感、色调及石势等物质条件与融入的意趣思想相结合,从而构成意象表达必需的意象语境。我们把这种意象语境称为“质地意象语境”。
张卫:质地意象,不唯贵气
二、质地意象石的类型与特性
质地意象石, 从石体形态来看,也许没有任何形象或寓意可言,而其用以表达主题思想的柔润、坚硬、温和或浑朴、粗犷、沧桑的质地条件所构成的质地角度形态,却能引发人的联想和兴奋,通过合理地运用发挥,从而具有了深厚的表现力。
质地意象石可以突出地表现两种意味截然不同的典型类型:高贵神圣与浑朴沧桑——“玉质意象”与“沧桑意象”。
1、玉质意象
质地坚硬、 油润并具有明净而温和光泽的蜡石、玛瑙等石种,在石界之所以为人们喜玩乐藏,与传统社会审美意识的影响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这些石种所表现的基本特性,有着与玉一般的物理特征和美感,为对无形质润的原石运用及其“玉质意象”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雅石艺术“质地意象石”的概念形成,与中国传统玉文化的深远影响密不可分。
张卫:质地意象,不唯贵气
中华民族是唯一将玉与人性相联系, 并与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相融合的民族。在先民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评判中,玉,是神秘、崇高和圣洁的象征;玉器, 也成为了传统民族文化中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标准和等级制度的特殊载体;玉文化,也逐步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玉,不仅有实用和装饰的功用,而且还有服务于宗教、道德、审美和社会稳定的社会功能。
在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中, 要用玉为祭杞的礼器,“玉”和“礼”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玉即礼的观念早已深入先民之心。礼(禮),从“示”从“豊”。“示”为祭祀之意;“豊” 为豆形陶器上的盘内装着两串玉,以资供奉神灵。在宗教的形成和发展中,玉已经起到了全面而巨大的作用,无论从宗教意识的结构与表述,还是到宗教活动的场所、用品和礼仪的规范,玉始终象征着圣洁并显示着它的威仪。
玉器为宣扬道德服务, 是建立在“君子比德于玉”的理念基础之上的,而且也仅仅流行于当时“君子”阶层的上层社会中。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而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拙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长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由此可见,孔子从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十一个具有社会教化功能的方面阐述了玉之可贵,同时也规范了“君子”的十一条行为准则。是故“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张卫:质地意象,不唯贵气
此外, 玉器还成为了古代官职等级划分的制度性标志。《周礼》 记载:“以玉为六瑞, 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可见,用玉制作的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等“六瑞”,是体现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六瑞”的尺寸大小和纹饰均有不同,用以区别职位的高低,不仅形成了严密的制度,而且历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并严加控制,即便是帝王,对玉饰也颇为讲究。如春季佩苍玉(翠玉),夏季佩赤玉(红玉),孟秋佩黄玉,仲秋和季秋佩白玉,冬季佩玄玉(黑玉)等。
玉的自然属性给人以美感,其优美的特性、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赋子的独特品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象征。因而人们不仅爱玉、用玉、玩玉,而且崇玉,认为玉能镇邪驱妖,治病护身,给人带来好运。
人们对于无形质润的石种 (如蜡石、玛瑙等)的运用和赏玩,更多是借鉴了玉石美的自然属性和玉的传统文化内涵而加以发挥的。人们喜爱玉质的石头,因其晶莹、洁净、温润,在潜移默化中不自觉地形成了象征圣洁、高贵、富裕的理念,同时还能给人鲜、嫩、美的感受。白色或无色透明的玉化质地,虽然没有任何形象的形态,我们除想到了玉之外,还可联想到细腻的肌肤、油润的凝脂、鲜嫩的果肉和甜美的甘泉;而如红、黄、绿等色彩浸润的玉化质地,则更能唤起人们的怜爱之心。可见,对于玉化石质的联想与运用,并不局限于神圣的崇高理念,还可关心到平常生活中需要呵护与欣赏的微小情节。
张卫:质地意象,不唯贵气
质地温润透明无形的石种尚为人们所喜爱, 而色调丰富、形态多变可资运用的玉化石种,就更为人们推崇备致而如获至宝了。
2、沧桑意象
相反的另一种个性鲜明的质地意象石,却能由粗糙而不透明的质地结合相应的肤、色酝酿出一种沧桑意趣。
幸福,磨难,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些值得回味的骄傲。
我们曾经一路坎坷地走来,情感荒漠的苍凉历久弥新。每当欣赏着艰苦跋涉之后的风光美丽,不禁忆起难以淡忘的经历;每当面对满目疮痍,心中又泛起甜美的向往。岁月的沧桑,明示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看似消极的旧物,却能激起积极的憧憬。人生能懂却难悟,即便钟情汉子,也只有到了五十,而不是十五,才会痛切地感受到、并懂得珍爱那份清澈的纯真之美——明净的眼神、无邪的微笑、饱含张力的肌肤弹跳……还有,渴望关爱的真情期待!沧桑意趣的质地意象石,自有其存在的道理。
张卫:质地意象,不唯贵气
以质地作为主要条件的运用和赏玩形式,不但拓展了雅石艺术的自由创作空间,也对雅石艺术的意象概念做了有益的补充。
质地意象石的创作,应尽可能挑选质地坚硬、温润、地子灵、色相正的蜡石、玛瑙或与之截然相反的蜂巢石、松皮石、石胆石等石种,即便没有太多可资利用的形态变化,也应注意对应主题的石形的饱满、线条的流畅,切勿棱角太多,如有肤、色的合理搭配就更好。有些质地特殊的石种,如有可资利用的形态变化,也是可以考虑其他形式的雅石艺术创作的。
张卫:质地意象,不唯贵气
(下篇预告:《石肤意象,不只油腻与沧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张卫:质地意象,不唯贵气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31773.html/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10月5日 上午9:13
下一篇 2019年10月8日 上午11: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