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林清玄深意说禅文,观林茶道节目闻馨飘香。确实,我不仅爱读林清玄散文,我还曾一集不落地收看完林清玄在上海电视台所作茶道讲座,印象深刻。
阅读得知,一些造诣深厚的艺术家,大多精通佛学,如齐白石、张大千、李叔同、丰子恺。记得林清玄在一篇散文里,不无谈及丰子恺散文留给他的深刻印象。佛学大师与艺术家,大多喜好石头。石头使佛学大师心有所依,静心研佛。石头又给艺术家带来灵感和创作源泉。我就在阅读林清玄散文,读见林清玄的缘石之情。
林清玄家藏数千块奇石。平时,林清玄一如敬佛心态,寻找石头。林清玄喜欢选择秋天,去河畔觅石。秋日的河水渐渐变浅,没有了夏天嘻游的人群,颇显宁静。此时是最好的寻石时光。石头因长期接受河水洗刷,一些软弱的石头已逐渐化成泥水,随水流去。遗留下来的石头,因被洗刷掉了杂质,显得洁白晶莹。而被磨去了棱角的石头,裸露出石头内的纹理结构,愈显细致柔美,犹如宝石半露、半浴于河水中,晶莹光亮。在林清玄看来,这些秋天季节的河边石,有着难以言说的美,且不无灵性,似乎能与人进行对话。故林清玄每次从河边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心仪之石,用来装点居室。
林清玄曾在台湾新竹乡一个古董铺子看到一个白瓷盘,椭圆形的平底,滚着一点极细的蓝线,不乏古玉般的质感,不失典雅。老板见顾客注视此盘,立时热情推销:你看,如在此盘里放些石头,植一株水仙,旁边再写上几个字,如“岁朝清供”、“留得清白在人间”,不就是一幅很好的文人画吗?被老板一言说中。林清玄立时买下此盘。回家后,又放进从河边拣回的石头,怦然增色。石头一如宝玉晶莹、美丽;瓷、石相应,满堂生辉。
当林清玄听人说起台湾花莲盐寮海边,有一种色呈白色、温润含光之石,此石即使在夜色中,也给人一种纯净光明的感觉。陈石室内,犹如透明的琉璃,别具奇趣,名水晶石。林按奈不住新奇,当晚就与朋友造访花莲盐寮。沉睡于夜色中的海边小镇,悄然无声。据说从前在花莲盐寮海边,遍是水晶石,如要捡拾,一天可捡好几公斤。后因水晶石被人大肆收购,水晶石随即被捡拾一空。如今盐寮海边,已难觅水晶石的踪影。
那晚,林清玄敲开小镇好几户人家,好客的主人见是来寻石的,热情接待。一户人家拿出家里仅存的8块水晶石,块块晶莹剔透。林清玄后又在另一户人家买到一袋水晶石,高兴不已。经过称,共10公斤,不啻是重大收获。林清玄为当时仍能买到如此透明、浑圆的水晶石,庆幸不已。据说此石原生长于花莲海边的山上,后因山崩地裂,大块石头从山上滚落海岸,经过千万年海浪的冲洗、磨砺、侵蚀,才形成今天晶莹、圆润、受人喜爱的水晶石。
林清玄称水晶石是天外之石。林清玄觉得水晶石比水晶更美,天然无饰,毫无人工凿痕,钟灵毓秀。林清玄将水晶石比之白莲花,白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白高雅花朵。水晶石分崩离析于山体爆发,又不屈于长年累月的海浪冲刷,才光耀海岸。水晶石产自花莲,花莲又是佛经“妙法莲花”的速写。林清玄觉得用花莲水晶石供佛,是最好不过、最能表以自己对佛的一片崇敬之情的供物。
林清玄对奇石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些石头感觉不到美,如用美学分析,无美可析。但就是这些不美的石头,偶尔见于漂浮于水里,却不同于周围其它石头,似曾相识,那感觉就如人在人群中突然见到一双熟识的眼睛,互相对视、闪动,心石为之交流,此石就不失为美。如将此石带回家里,常常回忆起邂逅此石的感受,就不啻是一种美的享受。
林清玄在国外旅行时,也常喜欢去河边玩,沿着河水寻石,每次总要捡回几块石用作纪念。林清玄曾拣回一口袋尼罗河边的石头,供于佛前。友人欣赏后说,分辨不出众石头的区别,千篇一律?确实,石头大同小异,难以分辨。但林请玄能清晰分辨出来,每当他站于这些采自尼罗河的石头,就会想起在尼罗河边捡拾各块石头的情景,触景生情,从而深深沉浸于美的感受中,深情感受美。
林清玄家藏一块硕大洁白的珊瑚礁石。当来访朋友观赏此石时,林清玄就会向你娓娓道来在垦丁海岸捡拾此石的情景。刚捡回此石时,因石常年蒙受风尘,全石黑不溜秋,无美可赏。林后用漂白水浸泡了三天三夜,才终于还原了其洁白本色。如今一如海洋世界里看到的珊瑚石,美丽晶莹。林家还藏有呈黑色的石头,采自沙仑淡水河口。此石曾隐身于长着虎苔的大石峰中,也被佛学大师不辞辛劳地采回。同时采自该地的石头,虽呈现出纯白、玄黑等各不相同之色。因林清玄将黑、白二石同放一处,故能让人在比较中,感受、欣赏同质二石的相异特色,不同之美。不乏趣味赏石!
林清玄曾从张大千从巴西运回奇石中挑选一块黄腊石收藏。石重5斤,石身蜡黄,显得沉稳肃穆,令人生爱:“看起来瘦小,抱起来沉重;看起来朴素,摸起来细致;远看黯淡,近看明朗。”林清玄高兴不已,抚摸石头,心生感慨。可见,人生的因缘是多么重要,大千石头转来转去,经过多年时空,竟被自己有缘得之。收藏有限,但心中无憾,取名“吸恨石”。意为未能收藏大千画作的遗憾,如今已消失溶化于此石中,吸恨于石!
吸恨石成为林清玄的最珍之石,虔诚供之。说也奇怪,自从收藏了吸恨石,林清玄每逢思路不畅,遭遇写作“瓶颈”时,只要抚摸桌上的吸恨石,眼前就会出现大千勤奋创作形象,思路为之畅通。大千画作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无不达到骄人的成就,令人敬仰。大千无不成为林清玄的楷模、榜样。林清玄曾慕名游览大千在抗战时,曾居住过的青城山上清宫附近的“大千故居”,听人谈起当年大千创作事。大千当时异常勤奋,每天不停地画画,画完后就送道士和朋友。当时正值国难,大千是以画笔表以自己的爱憎感,热爱浴血中的同胞,义愤填膺憎恨侵略者。为之:勤奋画画,画画明志!
吸恨石给林清玄带来无尽的写作灵感,也因此鼓舞起林的创作信念。而当林遇到悲伤,遭遇生活困境,或心情不畅,以及愤恨不平的事,也会想到吸恨石,随手抱起吸恨石。还真奇事顿生,一切烦恼随之烟消云散,无影无踪。吸恨石成为林清玄心心相印、密不可分的奇石知己。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玩石迷):林清玄的缘石情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3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