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明净而如妆

尝读北宋郭熙画论名作《林泉高致》,其中《山水训》曰:“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所谓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将四季的山景作了拟人化的比喻,真是妙笔生花,浪漫至极,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真山水如此,画山水如此,看景观山形石亦当作如是观。

【名石品赏】秋山明净而如妆

“秋山明净”正面

这方吉林松花石“秋山明净”(宽25公分,高10公分,厚11公分),比例和谐,天然平底。群峰造型,左高右低,主峰位于黄金分割线位置,左右拱卫的山峰高低错落,山峰的造型类似馒头,线条柔和,走势比较平缓,中间涧谷、沟壑一应俱全,使得山体平缓中有变化。整座石山的肌理,有点接近国画中的荷叶皴,但线条更为简单。石体色泽以灰绿色为主,绿中泛黄,上下有平行线若隐若现,两面坡脚过渡十分自然。整座石山,其色彩,其感觉,就像“秋山明净而如妆”,十分入画。如果将局部细节放大来看,你会发现这简直就是真山的浓缩版,仿佛令人置身于大山之中,可以远望,可以近游。从郭熙画山的“三远论”(高远,深远,平远)来看,这座石山似乎更符合平远山的特征,由近望远,逐步递进。

【名石品赏】秋山明净而如妆

“秋山明净”局部

【名石品赏】秋山明净而如妆

“秋山明净”背面

石山的背面也是群峰造型,呈现出与正面不同的景象,走势由西向东,奔来眼底,仿佛唐代诗人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的意境。如果说,正面山景显示出的是一种静的话,那么,背面山景反映的更多是一种动。一正一背,亦静亦动。

【名石品赏】秋山明净而如妆

“秋山明净”十分入画

松花石,主产于长白山脉通化、白山地区,是数亿年前海相运动过程中海底的淤积细泥,经过沉积、覆盖、压制等物理过程形成的坚硬的沉积型微晶石灰岩,摩氏硬度在3.0-4.5之间。因为是沉积岩的缘故,所以往往多留有明显的水平线纹理痕迹。长白山因为是满清的“龙兴之地”,松花石受到康熙等君王的眷顾,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松花石曾被广泛用于宫廷琢制砚台而声名鹊起。康熙称赞其“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乾隆称其“光润细腻,品埒端歙。”目前故宫(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清三代的松花砚不下二百方,台北故宫博物院在1993年曾经举办过一个“品埒端歙:松花石砚特展”,共展出89方,并出版过专题画册。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又开发出松花石原璞的观赏价值,成为观赏石大家族中的新贵。可谓老树新花,推陈出新。松花石色彩以绿色、黄色、紫色为主,其中绿色最为多见,变化很多,也可以说是其正色。

【名石品赏】秋山明净而如妆

清·康熙松花石砚

历代画论中,特别是有关山水画鉴赏的要诀,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宝库,不少是可以移用作景观山形石的鉴赏的。这有待我们不断取精用弘,深入发掘。这方景观山形石算是一例。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

作者:俞莹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3026.html

(1)
上一篇 2017年11月28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17年11月28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