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说今】“鲁王之宝”辨奇石

【谈古说今】“鲁王之宝”辨奇石

《鲁王之宝——明朱檀墓出土文物精品展》进口处

山东博物馆有一个常设的展览——《鲁王之宝——明朱檀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展出的是明朝第一代鲁王朱檀墓中的出土文物。朱檀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子,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十五岁封为鲁王,就藩兖州,十九岁服丹药毒发伤目而亡,谥号“荒”,又称鲁荒王。

【谈古说今】“鲁王之宝”辨奇石

19枚“洪武通宝”金币,象征墓主人短暂的一生

【谈古说今】“鲁王之宝”辨奇石

《鲁王之宝——明朱檀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内景

鲁荒王陵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与曲阜市交界处的九龙山南麓,于1970年至1971年间由山东省博物馆主持考古发掘,出土了2000余件珍贵文物,是山东省出土文物最丰富的明代墓葬,2006年明鲁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物保存基本完好,有冕冠佩饰、家具服饰、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彩绘木俑等,大致反映了明朝初期的社会风貌和工艺制作水平,对于研究明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佐证价值。其中,有关赏石文化的实物也有不少,有的可以弥补赏石文化史研究的空白。

【谈古说今】“鲁王之宝”辨奇石

彩绘仪仗木俑群共397个,气势不凡

【谈古说今】“鲁王之宝”辨奇石

观众在观看文房四宝展区

比如,一组文房四宝实物之中,有一组印章及印章盒。石质印章盒,盒盖阴刻有篆书“图书室”三字,盒分上下两层,里面原来藏有多方印章,三方石质印章印文分别是阳刻“鲁府图书”、阴刻“奎壁之府”、阴刻“天门一览”,另有一方石章料,一方玉质画押印。这里所谓的“图书”,是指印章。其中,“鲁府图书”刻有龟钮,另外两方则朴素无工。

【谈古说今】“鲁王之宝”辨奇石

一组印章及印章盒展区

【谈古说今】“鲁王之宝”辨奇石

“鲁府图书”印章

从石质来看,“图书室”石盒为墨绿色,局部有通透感,如果联想到鲁荒王身居山东,那么其石质非莱石莫属了(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鲁荒王墓》一书介绍为大理石质)。“奎壁之府”、“天门一览”两方印章材质和“图书室”石盒如出一辙,应该也是莱石;还有一方石章料,呈白色,略有通透感,未经治印,也颇似莱石;“鲁府图书”则呈黑色,质地并不通透,似乎不像莱石。

【谈古说今】“鲁王之宝”辨奇石

“图书室”石盒

【谈古说今】“鲁王之宝”辨奇石

“奎壁之府”印章和印款(《鲁荒王墓》)

莱石也是历史名石,南宋杜绾《云林石谱》曾经介绍过“莱石”:“莱州石色青黯,透明斑剥,石理纵横,润而无声,亦有赤白色。石未出土最软,土人取巧镌雕成器,甚轻妙。”莱石质地细腻温润,色彩斑斓,纹理多变,软硬适宜(莫氏硬度在2—2.5),容易受刀。莱石主要产于莱州市西山张村西毛纪墓南侧的山沟和土丘,当地人又称之为“毛公石”。

毛公即指毛纪,明正德年间官至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嘉靖三年为内阁首辅,为官清廉,颇有政绩。传说他曾发现并采用莱石作为篆刻章料,之前,包括《云林石谱》尚无莱石用于治印的记载。

古代印章最早基本以凿铜刻玉为主,多出自工匠之手,文人无法直接参与(最多只是书篆)。以叶蜡石类软硬适中的石材用来治印,一般认为是元代王冕首开先河(当时称为花乳石,产地不明,一说出自陕西)。明代弘治年间,书画家文彭将处州(青田)灯光冻石引入制印,成为文人篆刻艺术兴起之标志。但是,上述的传说一直缺少实证。

浙江新昌博物馆藏有南宋冻石鹿钮印章——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印石为莹润米黄冻,被考证为出自天台山的宝华石。上端雕钮仰天鹿,印面为阴文篆体,系1972年在新昌城南丁村出土,墓志纪年为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这也是古代最早有纪年可考的印章石。但是,仅存一例,好比惊鸿一瞥。

【谈古说今】“鲁王之宝”辨奇石

南宋冻石鹿钮印章(新昌博物馆供照)

【谈古说今】“鲁王之宝”辨奇石

南宋冻石鹿钮印章印面

明鲁王墓出土的这组印章石,应该也是印石篆刻史上极为重要的遗存,它表明至少在明代初年(洪武二十二年),石质印材的使用已经开始多见了。当然,这与地域文化和主人喜好也有关系。一方面,山东地区出产有莱石,这是比较优质的印材,可以就地取材;另一方面,鲁王朱檀自幼聪慧好学,风雅好古,应该也是促成其使用石材治印的原因。从印文篆体来看,比较中规中矩,包括龟形雕钮,也是取法汉印。这也说明当时文人篆刻艺术确实尚未诞生。

明鲁王墓出土有十一件漆木家具,这也是明代家具传世最早者。不同于常见明代家具为黄花梨材质,据《鲁荒王墓》一书介绍,此组家具为栗木所制,有的朱漆已有剥落,这也说明当时优质木材尚未使用于家具。一般认为,明成祖时郑和下西洋,引进了像黄花梨、紫檀一类的优质木材,尤其是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大量引进南洋一带优质木材,这才促成了明代家具制作的繁荣。

【谈古说今】“鲁王之宝”辨奇石

一组明代漆木家具,左为弯腿带托泥翘头供案,右为石面心朱漆木长方桌

【谈古说今】“鲁王之宝”辨奇石

《鲁荒王墓》书影

值得注意的是,有四件长方桌嵌有花石面心(展出其中一件),《鲁荒王墓》介绍为花斑石,又称土玛瑙,为兖州地区所产的一种有花斑的变质岩。其实,这类石头应该称为竹叶石、豆瓣石,主产于山东莱州,属碳酸盐类的沉积岩,纹理多为竹叶状,也有柳叶状、豆瓣状、斑块状,有的边缘形成氧化圈,色差明显,颇具视觉效果。花斑石和竹叶石看似纹理有点相似,但岩性完全不同,硬度相差很大。

【谈古说今】“鲁王之宝”辨奇石

石面心朱漆木长方桌石面心

明清两代,以石材(尤其是带有纹理画面的图纹石)镶嵌家具,以大理石最为多见,但大理石的普遍使用,应该在明代后期了,明鲁王墓出土的嵌花石长方桌,也从侧面证明了当时大理石作家具面心尚未流行。

明鲁王墓出土的一件“镶宝石金带饰”,堪称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带饰为金质,如意云形,镂空穿枝花卉,镶嵌有各种彩色宝石33颗,中间为蓝宝石,四周有大小贝珠、红色尖晶石、猫眼石、祖母绿、绿松石、缟纹玛瑙等,品质上乘,工艺精美,绚丽多彩,雍容华贵。一件不足一尺的金饰品,镶嵌有如此多品种的宝石,在明代应该是极为罕见的。

【谈古说今】“鲁王之宝”辨奇石

“镶宝石金带饰”流光溢彩

这些宝石,绝大部分来自西域,当时主要是由阿拉伯商人来华经营。元末明初陶宗仪所撰《南村辍耕录》中,就有“回回石头”(回回,是指阿拉伯)的介绍,包括红石头(红宝石)、绿石头(祖母绿)、鸦鹘(刚玉)、猫睛、甸子(绿松石)等名目,这些都可以在这块“镶宝石金带饰”上一一得到印证,确实是一件具有标本价值的文物。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谈古说今】“鲁王之宝”辨奇石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4064.html

(0)
上一篇 2019年5月6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9年5月8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