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误读的“古石”

古代赏石,因为暌隔久远、信息不明、真伪难辨等原因,不但年代难断(历代均有作伪),往往石种也会被无意或是有意误读,从艺术品拍卖市场到各地公私藏馆(家),在在皆然,举不胜举。

古石虽然流行的石种并不多,但有的石种容易混淆乃至搞错。最多见的,就是灵璧石与英石被混淆,尤其是日本藏家旧藏的古石,往往灵璧、英石混为一谈,大多数情况是将英石误为灵璧石——可能是灵璧石名气更响的缘故。如2015年12月香港佳士得秋拍会“出云叠嶂——文人案头赏石”专场中,一方“清英石赏石”(高64cm)附有日本木盒,题铭曰:“灵璧石。明治庚戊(1910年)秋。古越老民印仙东稚梁清赏。”2011年8月,上海中福举办的“天赐珍玩——首届雅石专场”,一件日本回流的“标王”英石“皱云山”(名称为笔者所拟),成交价115万元。这方古石有日本藏家原装木盒与书画手卷,其中书画手卷上写明这是灵璧石。

俞莹:那些被误读的“古石”香港佳士得2015年秋拍会“出云叠嶂——文人案头赏石”专场图录封面

俞莹:那些被误读的“古石”

“出云叠嶂”预展现场-清英石赏石

香港苏富比2015年春拍会“奇──当代文人艺术”专场,拍卖了一方明·白灵璧石“祖孙岩”,该石曾经在2006年5月广东佛山陈村由中国嘉德广东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首届国际奇石拍卖会上拍过,名称为“公孙乐”,清代太湖石,估价1.8-2.7万元,结果流标。九年后重新上拍,估价50—70万港元,结果以62.5万港元成交。那次首届国际奇石拍卖会,笔者也有幸躬逢其盛,记得200件上拍奇石成交了72块奇石,成交率仅36%,成交额为277多万元。这也是迄止当时国内奇石专场拍卖成交额最高的一次。“公孙乐”虽然没有成交,但确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它是一大一小两方奇石置于一个台座上(底座为旧配),寓意祖孙同乐,这是流行于清代广东地区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供石装置形式,在黄蜡石中较为多见,也可以说是最早的一种组合石。那么问题来了:这组白色奇石,究竟是太湖石还是灵璧石?我忽然有一个新的看法:有可能是英石。而且白色英石历史上确有赋存。因为无论是太湖石还是灵璧石,对于广东地区来说都是外来石种,只有英石是产自当地(广东英德)的石种,这样更符合逻辑。后来据微信圈广东石友远山野马介绍,当初拍卖时尽管拍卖图录注明为太湖石,但持有者坚称是英石。据说当地原英州府以西约1.5公里处有条小溪产此白色石种,密度比起一般英石要高一些。

俞莹:那些被误读的“古石”

明•白灵璧石“祖孙岩”

苏州网师园殿春簃冷泉亭中的一方高约2米的大型“灵璧石”,色泽黝黑,棱角分明,间有白筋,叩之有声,因形同鹰隼振翅,俗称鹰石——这一向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唯一的一方灵璧园林置石。据已故园林学家陈从周考证,“此石为园林中所见最硕大者(灵璧石),系(1958年)移自桃花坞费念慈(清代书法家、藏书家)宅园中者。”(陈从周《梓园余墨》)相传此石为明代书画家唐寅遗物,清代为费念慈购藏。后来人们一直沿袭其说。前不久因为参与编著《中国石谱》一书,我们一行去实地仔细考察,断定此石是英石而非灵璧石。可见,百闻不如一见,名人之言也未必可信。殿春簃曾经由陈从周在1980年5月移建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馆“明轩”。2000年2月,“明轩”举办了一个主题为“文人赏石:庭园、书斋与绘画”的专题收藏展,从美国公私藏家搜集了从宋代至近现代有关奇石题材的中国画近90件,同时亮相的30多方中国古典赏石,出自理查德·罗森布鲁姆(RichardRosenblum)的收藏。不幸的是,就在展览期间(4月),这位文人石收藏家因病溘然长逝,享年仅61岁。但他生前慨允捐赠给大都会博物馆的15方藏石,至今仍安然无恙,其中冷泉亭中就按照苏州网师园原样也置放了一方罗森布鲁姆捐赠的大型英石。

俞莹:那些被误读的“古石”鹰石

俞莹:那些被误读的“古石”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轩”
俞莹:那些被误读的“古石”

罗森布鲁姆捐赠的大型英石置于明轩冷泉亭

与网师园殿春簃冷泉亭“灵璧石”被误读相似的另一方名石,是山东淄博蒲松龄故居中的一方蒲松龄的遗爱石“海岳石”,过去一直认为是灵璧石,是蒲松龄设帐授课的东家通州知州毕际有所赠,据说是宋代米芾玩赏过的。近年来,据当地石友考证,应该是淄博文石。

俞莹:那些被误读的“古石”清蒲松龄遗爱石“海岳石”

老友丁文父编著《御苑赏石》一书,收录有一方故宫宁寿宫花园抑斋前的清代中期变体须弥座“结晶石”(宽58cm),当时似乎没有弄清楚这是什么石种。这方石头为白中闪黄的石英状结晶体,形似海兽,尺寸不大,但底座非常大而夸张,《紫禁城》杂志去年有一期宁寿宫专刊,这方石头也被拿出来说事,照片并被置于封底。据我实地勘察,确定是宣石。这也是清代御苑赏石之中唯一的一方宣石。

俞莹:那些被误读的“古石”故宫宁寿宫花园清代中期变体须弥座“结晶石”

比起灵璧石和英石来,其他小石种更容易被误读。2010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拍会水松石山房(主人莫士撝,是一位英国犹太籍收藏家,著名中国古代艺术品收藏家)专场上,一方标明为“明/清·英石·嶙峰赏石”,以52.44万元成交。此方石头曾经在上海锦沧文华大酒店预展过,据笔者在预展会上观察,实为内蒙风砺硅化木,它的包浆纯粹是风砺过的自然包浆,底座也没有什么年份。内蒙风砺硅化木的开发历史,一般认为短短也不过二十多年。但此方古石是藏家1978年4月在香港购藏的,曾经在1986年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展示过,收录于《文玩萃珍》一书。据此推断,内蒙风砺硅化木的开发史要更早一些。

俞莹:那些被误读的“古石”明清•英石•嶙峰赏石”

同样是在此次水松石山房专场上,一方清十八世纪·白石“悬崖”赏石,以74万港元成交。石上刻有《百一山房珍藏》印(百一山房,是清代乾隆年间云南巡抚、两广总督、《四库全书》总纂官之一孙士毅的藏室名。孙士毅有石癖,督学贵州黔中时,得文石百有一枚,因自署“百一山房”。据老友魏嘉瓒所著《苏州古典园林史》介绍,孙士毅“百一山房”现存二十八块奇石,藏于苏州博物馆)。从图录可以明显看出来,这是一方山石类硅化木。

俞莹:那些被误读的“古石”清十八世纪•白石“悬崖”赏石

石种之判定,往往也是判断石头年代的一个辅助标准。因为古代石种的发掘,远远没有今天那么广泛。如南宋杜绾《云林石谱》,收录了近百种石种,而如今已开发并命名的已经有近600种之多。2008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拍会“道法自然:翦淞阁重要赏石收藏”专场中,一方标明为“明·洞天岫·黑太湖石”,成交价达264.75万元(曾经刊登在台湾《艺术新闻》2005年第2期封面)。这方石头其实原来出自南京,为近二十年才开发出的栖霞石,多年前笔者曾经在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一家古玩店中见到过。其实,古代太湖石并没有黑色的,据明代初年曹昭《格古要论》记载,当时有将太湖石染成黑色冒充灵璧石以售其奸。如今,广西出产一种墨太湖石(墨石),就是一种黑太湖石,不过未见古代已有开发。

俞莹:那些被误读的“古石”

明•洞天岫•黑太湖石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石界

作者:俞莹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249.html/

(3)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6年5月6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6年5月14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