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奇:小品组合发展的三个阶段

当前赏石界,小品组合正风起云涌。小品组合怎样持续地发展,怎样在内容上汲取更丰富的养料,怎样追求更新的表现形式,怎样寻求新的突破,怎样冲出同义反复的审美疲劳和理念的桎梏,成为了各地石界关注的焦点。在2014年6月8日上海举办的第四届得云轩小品暨组合石邀请展上,长卷式组合“逐梦桃花源”作为组合石的3.0升级版,对上述问题作了探索性回答。这是上海赏石界作出的集体性思考和主动性选择。

赵德奇:小品组合发展的三个阶段

1.0版本的小品组合是指,两方或两方以上的石头,在基本沒有其它材质道具参与下的简单组合,如米芾拜石的组合仅有一方传统赏石和一方人物象形石之间的组合。

2.0版本的组合是指,为了增加组合的表现力和表迏的内涵,增了其它非石头的艺术道具参与组合,使石头成为了参与组合的元素之一,石头和道具共同来讲述故事、宣染气氛、营造情节和意境,如2.0版本的杰出代表作“纪晓岚”等,已有瓷器或其它材质的艺术品参与组合。2.0版本的组合,对我国小品组合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赵德奇:小品组合发展的三个阶段

如果说小品组合的1.0和2.0的版本是以实物象形、人物传说、故事情节为主,那么3.0的升级版将是以寄情山水,描绘自然景观的组合为主,回归于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组合、极大地摒弃了其它材质艺术品的参与,人在这里不再是传说中的故事主角,故事和情节被淡化或忽略,人仅是触入自然场景后的一个存在元素。在形式上以模块方式展示,可独立成局,可续集成卷,可以互换排列,板块之间并没有联系密切的故事和情节,区别了以往“西游记”、“红楼梦”等故事情节连续成篇的组合。这是小品组合的一次艰难攀登和长途跋涉,可能从此会在小品组合的品位、档次、难度上与其它一些内容同义反复的组合拉开距离,抑或还会在诸多方面产生思考性的影响和争议。

赵德奇:小品组合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怎样理解小品组合3.0版本

万变不离其宗。所谓3.0小品组合升级版本,可以从中国山水诗画咏写中得到借鉴和挪用:晋代前后已出现了以佛道理念咏叹山水的诗词歌赋,孙绰《游天台山赋》最为典型,作者借咏山水阐发道佛玄理,他身临“幽邃窈窕”的天台山,似乎进入遗世绝俗的仙境,如同道佛所说的虚静无为、色空皆无的境界,表现了山水诗词及赋家审美理趣的深邃,他们“欣赏山水,由实入虚,超入玄境”,将“玄远幽深的哲学意味渗透在当时人的美感和自然欣赏中”(宗白华《美学散步)。

古人描绘山水之词赋,对我们现在山水赏石的组合,在审美情趣上极有启发和借鉴,观山水,善于总体把握山水形态的基本特征。既有峡峪之汹涌势态和两岸的奇峰峭壁,又有江上渔民和商帆往来的情景,真可谓“经纪天地,错综人术。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

赵德奇:小品组合发展的三个阶段

好的山水之诗赋,往往大处落笔,宏观构象。这类山水词赋作以真切描绘,恰似跟随作者观览山水之景,如身临其境:登山则步步生辉,美景则重叠见出;临水则神采飞扬,胜境则层出不穷;游览则流连忘返,可谓,可观可游可居。中国古代山水诗词歌赋,对山水风光的描写丰盈多彩而层出不穷。至于中国山水画及其画理,对自然景观组合的创作和鉴赏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其布局和画理,特别是绘画的册页展示方式,是我们进行自然山水景观小品组合的审美精神依赖。这就是3.0组合升级版本编程的核心依据。

赵德奇:小品组合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3.0版与其它版本的差异

几年前,石家庄的李彦森会长曾主编《天下石门开》一书,对景观石的独石进行了渊源、审美等方面的阐述和探讨,但本文主要是对自然景观石的组合进行探索及实践,这类小品组合尽管在前六年秦石轩已有探索和实践,如秦石轩早期的山水组合探索性杰作《青山遮不住》。但为何当时没有继续下去,原因是当时2.0版本的人物传说或实物象形类的小品组合,正在渐入佳境、风起云涌地发展并在迅速壮大,本人也曾热情撰文弘扬过此类小品组合的发展。而本文中所述的这种寄情山水、淡化情节、人物点缀、版块分切、自由互换式长卷组合的理念,在当时正处于萌芽状态,可选择参与组合的石头,在数量和质量上缺乏储备,理念和实践上缺乏宏观的把握和细节的推敲,这两个“缺乏”只能使这种思考作为预研项目储备并保存起来。

赵德奇:小品组合发展的三个阶段

如今,小品组合升级版的实践探索、物质储备和理念完善已基本完成,冥冥之中秦石轩挑起了此项大任。看似无心的插柳,其实是长期积累的瞬间爆发。现将创作体会与首卷作品“逐梦桃花源”与石友分享(见附图)。这种组合与其它的人物故事、实物象形类小品组合的区别大致如下:

1、内容上的区别。

1.0和2.0版本的组合是人文类的,以人物故事情节和实物象形联想为主要内容,3.0版本是自然类的,淡化了人物故事情节和象形实物的联想,以山水景观和自然风貌为主要的渲染内容(当然山水景观严格意义上也是象形),人在这里仅成了融入了大自然后的点缀。在鉴赏布局上对中国山水画、山水诗词歌赋的借鉴和审美依赖比较多,她与盆景在布局上有相通相似之处,但又有异工同曲之妙,此类景观组合无水而显波涛,无风而见鼓帆,石头全部落榫,摒弃了粘合和切底。

赵德奇:小品组合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展示上用蒙太奇的手法,把不同场景、不同角度、不同时空的镜头景象,切块地组合起来,使观赏者感觉到单独画面所不同的意境。两块模块之间并没有情节上的必然联系,但又似风格上的协调和一致。因此,可以互换和按需进行排列。

2、置放定位及底座上的差异

长卷模块式小品组合,主体全部摒弃了粘合,采取了落榫定位,使作品可以传承久远。在选石上由于多模块的同时展示,因此,须对色彩、大小、造型有了更多的相互关照和协调的要求,尽量减少或摒弃了传统组合中的木雕造景,底座简化为长方模块式的外形,不但需要依据独山、群山、岗、峦、矶、崖、岛、峰等的不同形态,石色要相近协调且纹理相顺,有的甚至似感觉有如礁岸与海底下大陆架的自然呼应,因而难度大增。在布局上又要符合近大远小、低大高小、近实远虚的透视原理。因此,一局好的自然山水景观组合,如诗般地概括,如画般地描绘,既符合画理,且又浓缩秀山丽水于咫尺之间,决非易事,实际上是以石在作画。

赵德奇:小品组合发展的三个阶段

3、在参与组合元素上的差异

3.0版本的赏石小品组合,回归了石与石之间的组合。完成了石与石组合,到石与其它材质组合,再回归到石与石组合的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的境界,极大地摒弃了其它材质艺术品元素的参与,如此一来,对候选的参组石在数量和质量上难度大增。

三、3.0版本的创作过程与体会

秦石轩对于3.0升级版,组合的创作思考由来以久,最大的难度在于,找不到有那位藏家储有大量的小品景观石可供候选,并且还得有长卷艺术创作的共同意向。艺术家只有摒弃了纯功利冲动后才有可能创作出精品。

赵德奇:小品组合发展的三个阶段

秦明兴

半年前秦石轩掌门人秦明兴,终于在他底座创艺的十字街头,暮色迷雾中,等来了上海方家型藏家倪国强先生,高僧论道相互几句便知腹中深浅,两人一拍即合达成了创作意向的高度一致,从此,3.0版本小品组合的编程开始了。

3.0版本的赏石小品组合,是指“同一规格的木质底座,用落榫的方法定位,尽可摒弃其他材质艺术品参与,可单独或多局连续展示的山水景观的天然赏石小品组合”。

赏石学者俞莹先生,在解读该长卷首部七局演绎的“逐梦桃花源”组合时认为,这组内蒙戈壁小品组合石,借鉴了连环画和蒙太奇的表现方式,每个组合既独立又连续,并可以无限延展,不断分切组接,令人目不暇接。所表现的内容,充分反映了人们皈依自然山水、向往精神家园的愿景,一如堪称赏石界鼻祖东晋诗人陶渊明所营构的“桃花源”——此可谓:“婴戏后花园,壮游天下山。如入桃花源,风光逐梦远”。

赵德奇:小品组合发展的三个阶段

倪国强

其实在笔者看来,此类组合更像册页式画幅的展现,既能独立地概括又能连续地描绘。这种3.0的版块连续式组合,应在上海抑或在全国的赏石小品组合创作上,留下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她可能阳春白雪,可能曲高和寡,可能从众者稀少,不会像1.0或2.0版本那样有广泛的群众运动,并且,1.0和2.0版本未来还会保持广泛的人群基础和纵深的发展。但赏石界总得有一些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少人能拥有,并使人仰望的东西。

感谢倪国强、秦石轩奉献的长卷组合巨作,并期盼着正在进行中的下一卷组合,如果抛弃艺术以外的偏见,上海应该为这幅3.0长卷版组合的诞生而高兴和祝贺。

上海/赵德奇

写2014年6月9日

2018年12月30日再整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赵德奇:小品组合发展的三个阶段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19421.html/

(1)
上一篇 2019年1月14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9年1月16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