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西园雅集”图笔筒
近段时间,文玩圈的朋友被法国的一家拍卖行成交的一只清代康熙“西园雅集”图笔筒给刷屏了。北京时间4月20日凌晨,法国博桑—勒费福尔拍卖行(Beaussant-Lefevre)上拍一件康熙时期竹笔筒,估价5-6万欧元,最终以126万欧元(约合1163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落槌。据说买家来自于上海。这个价格,绝对能够在上海市中心换一套住房了。于是,媒体便有了“一个竹笔筒为何能抵上海市中心一套房”的标题。
清康熙竹高浮雕山水人物图笔筒
这只笔筒,刷新了古代竹刻拍卖的世界纪录。原先的纪录是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的一件“清康熙竹高浮雕山水人物图笔筒”,成交价是1076万港元(估价100万港元,成交价当时约合1140万元人民币)。这也是竹刻艺术品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甚为巧合的是,两只笔筒的制作者都是同一人,即清代早期嘉定竹刻名家顾珏。其题材则为经典的“西园雅集”图,二十多位人物都是宋代有名有姓的著名文人画家,雕琢极为生动,刻画细致入微,高浮雕的层次感极强,刻画出了人物远近的透视关系,堪称精品力作。
清代康熙“西园雅集”图笔筒细部
顾珏,字宗玉,活跃于康熙至雍正年间,世居上海嘉定,以刻竹著称,艺术风格以巧穷毫发、刻露精深见长,一反前人传统的平淡天然的风格,引领玲珑巧致一派的风骚。史载他“一器必经二三载而成,是又不袭前人窠臼,而能独立门庭者。”顾珏传世的作品极为少见,多见仿品,内地拍卖市场几乎未见有精品亮相,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其竹雕迎驾图笔筒。
有意思的是,顾珏雕刻竹木之器,还能模仿奇石造型,“戏仿灵璧、英州石,以沉檀香、黄杨木制为奇峰,真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致。” (金元钰《竹人录》)虽然未见传世之物,但这两方笔筒便有山石的刻画,具体而微,极为生动。这也反映了当时奇石收藏在文玩圈中已经甚为流行了。
清代康熙“西园雅集”图笔筒局部
其实,这方天价竹刻笔筒所表现的主题“西园雅集”,也与奇石赏玩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代文人的聚会雅集,历史上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发生在东晋永和九年绍兴的“兰亭雅集”,一个就是发生在北宋汴京的“西园雅集”。兰亭雅集因为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书法而传名,西园雅集则因为画家李公麟的画和米芾的题记而闻名。两者都成为了后世表现文人雅集题材的艺术经典范本,传摹不绝。
宋·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
所谓西园,是北宋驸马都尉王诜的宅第花园。宋神宗元祐元年(1086年),王诜邀请好友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秦观、蔡肇、晁无咎、李公麟等十六位文人名士在此聚会,会后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米芾书写了《西园雅集图记》。此次雅集的,堪称都是一时文坛艺苑精英,米芾《西园雅集图记》称:“自东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绝俗之姿,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动四夷,后之览者,不独图画之可观,亦足仿佛其人耳!”所以被后世引为美谈。
宋·李公麟《西园雅集图》苏东坡形象
画家李公麟,自号龙眠居士或龙眠山人,历任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朝奉郎等职,是当时颇具影响的名士,其白描绘画被公认为当世第一。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卷》(26.5×406cm)(有人认为是南宋摹本),著录于清宫《石渠宝笈》初编,上有乾隆、嘉庆、宣统御览之宝印玺,曾经在2005年中贸圣佳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亮相,结果以2750万元高价成交。记得当时曾经在上海预展过,笔者亲眼目睹过,印象极为深刻:水墨纸本,白描入画,笔触细腻生动,人物各具风采,每个人物都有朱笔注明姓氏。由于画家参加了此次雅集,所以其绘画应该是一种现场情景再现。其中,“其着乌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仙桃巾紫裘而坐观者,为王晋卿(诜)。……团巾茧衣,秉蕉箑而熟视者,为黄鲁直(庭坚)。幅巾野褐,据横卷画归去来者,为李伯时(公麟)。……唐巾深衣,昂首而题石者,为米元章。……” (米芾《西园雅集图记》)可见,每个人都各有特点,各具神采。这也是苏东坡与米芾这两位惺惺相惜的赏石家唯一的一次同时“出镜”,极为难得。
宋·李公麟《西园雅集图》米芾形象
王诜,字晋卿,太原人。他迎娶了宋英宗女儿蜀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他虽贵为皇亲国戚,也好风雅,爱交文人,擅画山水,亦能书,善属文,富收藏。存世画作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图》、《溪山秋霁图》等,在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其藏室宝绘堂,藏历代法书名画日夕观摩,琳琅满目,苏东坡曾应邀作有著名的《宝绘堂记》,起首便提到自己的收藏观:“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比米芾大十五岁并引以为忘年交的苏东坡,虽然爱好趣味与米芾相似,也对奇石情有独钟,但并不像米芾那样沉迷于此,而是玩得十分超脱,这正是其“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收藏观的体现。
宋·王诜《烟江叠嶂图》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值得一提的是,王诜也有好石之癖,曾经想借观为名攘夺苏东坡的一方爱石“仇池石”,这方石头是苏东坡在扬州时从岭南北上的表弟程德孺赠送的,“正绿色,有洞穴达于背。”(一说是英石。绿色英石迄今未见有实物),苏东坡十分喜爱,视为“稀代之宝”,“得之喜无寐,与汝交不渎。盛以高丽盆,藉以文登玉。”多次写诗咏颂,并邀好友作诗咏之。王诜贵为国戚,苏东坡自然不敢轻易得罪,但自己也舍不得这方美石,结果苏东坡巧与周旋,文思如涌,甚至提出以王诜珍藏的唐代著名画家韩幹之《牧马图》交换,在朋友圈闹出了很大的动静,搞的王诜很被动,最终保得爱石无恙。
明·林有麟《素园石谱》图绘苏东坡“仇池石”
后来,苏东坡在江西九江湖口看到一方“玲珑宛转,若窗棂然”的奇石“壶中九华”,“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很想与“仇池石”作伴,结果未能如愿,但还是念念不忘。这方“湖口石”大概是诗人唯一心里放不下的一块石头——按照南宋杜绾《云林石谱》的记载,这其实是一方加工修治过的石头。
明·陈洪绶绝笔《西园雅集图》局部
明·陈洪绶绝笔《西园雅集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自从李公麟“西园雅集图”创作之后,后世画家效仿者甚众,名作不断,包括刘松年、赵伯驹、马远、钱选、赵孟頫、戴进、商喜、唐寅、仇英、尤求、程仲坚、李士达、石涛、丁观鹏、徐扬等人。其中,明代画家陈洪绶的绝笔之作《西园雅集图》(故宫博物院藏)让人印象深刻。此幅作品作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是画家的绝笔,也是未竟之作,后由画家华喦补璧。画中,苏东坡作书的案桌上陈设有不少文玩器物,其中一方玲珑的奇石山子供置于木座上。这也是当时奇石底座的形象图绘史料,而且有确切纪年,弥足珍贵。原来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并无奇石形象,陈洪绶想必也是爱石之士,所以有此添笔,这也非常符合画中主人公的喜好。现代海派画家谢稚柳早年倾慕陈洪绶,也有此临摹之作(现藏常州博物馆),其中那方奇石山子格外醒目。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石界
作者:俞莹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1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