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石说艺|古代赏石有“四大”,瘦皱漏透称典雅

不知道从何时起,古代赏石有“四大名石”之说,流传甚广,但至少是现代的说法。所谓“四大名石”,一般是指太湖石、灵璧石、英石和昆石。这四种赏石都是以瘦皱漏透为造型结构、以抽象审美为取向的,将之相提并论,应该也是比较贴切的。

  前不久,偶读我国现代“第一代建筑师”童寯1965年撰写的《石与叠山》一文,其中提到:“山水以文人画为极则,最初发现山石之美者亦文人,文人不独酷爱太湖、灵璧、英石、昆石,且于登涉览胜之际,到处搜觅美石,笔之于书。”显然,这里应该是首次将四种古代名石相提并论,或许就是以后“四大名石”之称的滥觞。

谈石说艺|古代赏石有“四大

太湖水石“门外青山翠紫堆”(苏州顾建华太湖石艺术馆藏)

  “四大名石”之中,太湖石一般体量较大,以园林立峰为主,是古代园林置石的代表性石种,但是少见案几石,常见用于厅堂置石。太湖石属于石灰岩类,各地均产,又有旱太湖石和水太湖石之分,以旱(山产)太湖石多见,传统是以苏州洞庭西山附近太湖流域所产最为正宗,俗称“本太”。

谈石说艺|古代赏石有“四大

清代太湖石立峰(灵岩山房藏)

  昆石原产于江苏昆山玉峰山中,产出极少(近些年在福建龙岩、浙江余杭等地也有发现),不像其他石种,昆石(大多需要酸洗加工处理)几乎不存在具象(包括景观类)审美特征。昆石其实是在矿脉晶洞中生成的石英结晶晶簇体,只宜近观,不能亵玩,以结构空灵为主要审美取向,是古典赏石之中的一个另类。

谈石说艺|古代赏石有“四大

清代昆石“玲珑玉”(姜敏藏)

  “四大名石”之中,唯有灵璧石与英石经常相提并论,堪称“双子星”。例如,宋代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怪石辨”排名中,灵璧石第一,英石第二;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品石”篇中,沿袭了赵希鹄的观点,并首次明确指出:“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传世的古代供石之中,以灵璧石与英石居多,数量不相上下。

  灵璧石和英石是古代(古典)赏石的标志性石种,自宋以来一直被有品位的收藏家视为理想的藏石。美国学者Alan Jay Kaufman 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灵璧石和英石的碳氧比率变动很大,比较而言,灵璧石可能是单一产地,而英石可能是多源的,事实上正是如此。近年来在广西柳州忻城县等地发现了类英石,其中质地特别好的又称八音石,黝黑如漆,浑无杂色,声音铿锵清越如灵璧磬石,叩之八音俱全。

谈石说艺|古代赏石有“四大

灵璧石”冠云”(合肥吴家花园藏)

  “四大名石”之中,灵璧石和英石都是以黑色为基调。黑色是所有色彩中最为稳定的一种,从视觉效果来看,黑色更给人以一种神秘高古的感觉,容易使人产生一种思古之幽情,最能体现出“石令人古”(明代文震亨《长物志》)的旨趣,从而进入一种玄想之境。此外,在国画中有“墨分五色”之说,“墨”并不是简单视为一种黑色,还可分为焦、浓、重、淡、清五色。水墨画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这在灵璧石、英石之类黑色系石种中表现也较突出,因为石头分布区域的不同,乃至人为养护的差别,同一方石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黑色。如南宋杜绾《云林石谱》称灵璧石,“其色稍黑……石色清淡”,“此石宜避风日,若露处日久,色即转白,声亦随减。”又如英石,“一微青色,间有白脉笼络,一微灰黑……”。所以,黑色历来是造型石中的首选之色。这既与宋元时期文人画盛行的水墨画相契合,也与传统封建文人内省、幽寂的心理特征相吻合。  关于色彩的文化涵义,还与古代的五行之说相关。比如,灵璧石向来以黑为贵。据考为南宋临安(今杭州)市贾所编《百宝总珍集》(十卷),有一则“灵璧石”,起首就是一首七言诗:“看石山子号灵璧,立者卧者黑如漆。……”灵璧石是“四大名石”之中唯一产于北方的赏石,产地安徽宿州灵璧县处于淮河以北。五行之中,北方属水,主黑色。这也可以解释灵璧石以黑为贵的一个深层原因。黑色象征神秘肃穆、崇高刚健,这与古代文人士大夫赏石的取向颇为一致。从某种程度上说,就像白色是玉的正色一样,黑色就是奇石的正色,白玉对应黑石。如曾经见到现代海派书画家吴待秋、吴湖帆等书写一副对联:“梵夹何妨搜黑石;瓣香聊尔诵黄庭”。梵夹是指古代线装书的一种装订样式,借指读书之意。意思便是:读书之余可以玩玩石头,焚香之时可以读读经书(《黄庭经》)。这里,黑石成为了玩石的流行色和代名词,其实应该就是指灵璧石。

谈石说艺|古代赏石有“四大

苏州吴江静思园的镇园之宝灵璧石“庆云峰”

  自宋以来,灵璧石历来被视为石玩之首选。如元代文人孔克齐在《静斋至正直记》书中介绍“灵璧石”时,强调“灵璧石最为美玩,或小而奇峰列壑,可置几玩者尤好。”在古代赏石之中,灵璧石质地之佳无出其右,尤其是磬石,属于隐晶质石灰岩,叩之有金玉之声,为其他石种所仅见;灵璧石以黑色为主色调,往往如同黑漆,黝黑有光,了无杂色,纯净度极高。灵璧石不但以质色称佳,而且其造型变化之多且奇也是无出其右的,包括具象类的造型也是不遑多让。尤其是前些年灵璧石新出的白马纹石品种,独具纹理之美,图纹变化多端,深浅不一,像形似物,不可名状,大大增加了灵璧石的表现力。

谈石说艺|古代赏石有“四大

英石《清奇》(始北山房藏)

  与灵璧石相比,英石更符合瘦、皱特点。明代著名文人收藏、鉴赏家张岱,在为其叔父收藏的灵璧石砚山所作《砚山铭》中曾经指出:“灵璧之产,尤难于皱瘦”。英石产地在今广东英德市的望埠镇附近深山之中,据近代徐珂所编的《清稗类钞》中称,“石匠上山,择其形势运用者凿之以归……均以皱、瘦、透、漏四者具备为良。”清代诗人陈洪范曾经对英石的结构造型有一个拟人化的高度概括:“问君何事眉头皱,独立不嫌形影瘦。非玉非金音韵清,不雕不刻胸怀透。”英石之瘦、皱特点,也被视为象征传统文人之风骨,是“文人石”的代表。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15723.html

(4)
上一篇 2018年10月30日 上午1:00
下一篇 2018年11月1日 上午1: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