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石界和收藏界一样,市面上空寂萧条,但各类大展却轰轰烈烈,恰似一片艳阳天。招商、布展、评奖、大型晚宴,剪彩开幕,合影留念。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确有“一个都不能少”之势。
刷足了存在感之余,难免要谈一点赏石文化,于是乎高峰论坛、学术交流,产业文化等等,便拉开序幕,名流、大咖、专家,会长、主任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数登场。
言归正传,我们再谈赏石,大家会不会一致认为,赏石的根本主要是赏石之美?赏玩之美给我们带来愉悦,理所当然乐在其中,这也是大多赏石爱好者的心声。收获好石、名石、名人之石彰显实力,一片赞扬,美!。偶遇石缘,据为己有,细心揣摩,揆情审势,提名、配座、引经据典、置景、策展、参展 、获取荣誉,来了个当代赏玩一条龙,美!美至不亦乐乎。
此时,脑海中突然冒出来苏东坡的一首小诗,“雨洗东波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现在人们是这样译解诗人此时的心情的“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这是个澄明的境界”……。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
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从'市人'身上可以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最后诗人将拄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行走在坎坷不平的大道上,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作者对待仕途的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
东坡爱石、画石,更爱现实生活,现存的作品极少,我们知道有关石头题材的仅有《枯木怪石图》和《潇湘竹石图》。观画中其所绘之石,即不是瘦 漏 皱 透,更没有过多体现质 色 纹 形。如果我们敢用现在的标准衡量,请问美吗?到这时决不是一“美”了之。
有人云“古人以丑为美”,我当不以为然,丑如果是美?还加以区分别,多此一举,什么样的丑是美?什么样的丑是不美?目前尚无能力细究,丑确可赏,赏其精髓,析其丑因,赏其丑之骨,赞其美之境,才是一代代文人雅士的精神所在,枯山瘦水是文人雅士的风骨,是民族精神文化的无言写照。
赏石也该如此,一方观赏石以丑怪的形式出现,同样可以赏玩,赏其傲骨、赏其精神所在。东坡的“石文而丑”之说,亦作“石丑而文”,后文意为,胸怀造化而炉火纯青之意。
朱良志教授在《顽石的风流》中写到“中国人欣赏怪石,不是猎奇,而是欣赏一种脱落常规,超越秩序,颠覆凡常理性的概念。”
儒者以仁义为大美
道家推崇逍遥自然之美
佛家以善为本
凡俗之人以得为美
大德之人以施为本
好了,对号入座之时,方知你我同属凡夫俗子之列。不落窠臼,才能厘清中国传统赏石文化的真谛。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汇石融通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12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