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隐龙:赏石不是创作艺术

李隐龙:赏石不是创作艺术

中国最早的赏石活动,应该是源于自然崇拜。尤其园林石的出现就是一个佐证,即将名山大川,江湖河流搬来浓缩于园林。但赏石作为一种人文艺术活动,则应源于古代文人。因文人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借物寓情言志,这表现在古文人们的诗词歌赋中很常见。此外文人们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大多恃才傲世,往往仕途多不得意。文人们又多有风骨和气节,宁可“凌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不屈从。文人们的这种风骨和气节,不仅表现在他们的诗词歌赋以及书画作品中,同时也反映在他们的赏石观念上。所以说瘦、绉、漏、透表面上是赏石,到不如说是反映了失意文人的一种精神和气节。即借用赏石去达意言志,把他们的辛酸和抗争精神寄托于石头之上。难怪当代有人讥讽古文人赏石是一种“扭曲的赏石观”。

李隐龙:赏石不是创作艺术

当代赏石“形质色纹韵”,似乎更接近于一种“赏美”观。爱美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其实古人赏石也追求美,而且追求的是一种具有辨证关系的美。东坡赏石以“丑”为美,米芾将其具体化为“瘦绉漏透”,追求的都是一种辨证的美,一种更高境界的美。而今人赏石追求的是一种直观的美,是一种大众都认可都能接受的美。古文人赏丑,今众人赏美;古人赏石寓情,今人赏石寓商,这都是古今赏石的区别。其实赏丑也好,赏美也罢;寓情也好,寓商也罢,都是不同时代人们多元化赏石的一种表达方式。

李隐龙:赏石不是创作艺术

中国人骨子里都有崇拜自然的基因,然后再将这种崇拜用于指导人生。【道德经】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易经讲】:“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都是这种自然崇拜的明证。崇尚自然,敬天畏地本是国人的良好风尚,但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自由化思潮的大量涌入,以及商业化赏石环境的出现,五花八门的艺术观念和赏石理论也在不断涌现。尤其是企图通过商业化包装来改变自然天成石质艺术品的赏石形式,并指望利用这种形式去敲开艺术品市场大门的做法,与其说是一种进步,到不如说是倒退。

李隐龙:赏石不是创作艺术

二十年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说:“奇石有艺术性,但不是艺术品”,并说:“赏石是发现的艺术”。二十多年过去了,王先生也已作古,但王先生的赏石理论过时了吗?我认为没有。随着置景及小品组合等赏石形式的出现,石界有人提出了“赏石既是发现艺术,也是表达艺术”的观点。本人也很认同。柳州赏石家张卫先生在《玩石的根本出路在哪里》以及《雅石是“天人合一”的艺术品》等文章中又提出了赏石是“创作艺术”的观点。我认为这种说法就过头了,不符合实际,根本经不起推敲。

李隐龙:赏石不是创作艺术

张卫先生的观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为奇石不等同于“雅石”。奇石是“低级的原材料”,“雅石”是他创作的艺术作品。(但不知张先生创作的“雅石”与观赏石又是什么关系?)

二是认为奇石作为自然物”根本没有思想和主观诉求,虽然奇特但并不具有艺术性,只有经过人的创造才能成为艺术作品。

李隐龙:赏石不是创作艺术

三是认为读石和发现奇石艺术性的过程就是“雅石”创作的构思过程,张先生称之为“立意在先”,并将其等同于艺术品创造的构思在前,创作在后。

四是认为连同读石“立意”和给奇石题名、配座,置景,演示等一系列的过程是一种创作艺术(其实这个过程往往并非一人所能完成),这种创作艺术的成果和作品就叫“雅石”。

李隐龙:赏石不是创作艺术

张卫先生说他有三十多年的玩石经验,且硕果累累,名贯石界,所以我毫不怀疑他的能力,但其赏石理论不能不说是错误的。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他从根本上否定了奇石自身所存在的艺术价值,这完全不符合客观实际。二是张先生所谓的“创作”,其实仍然是赏石的一种表达形式。如若认为是“创作”,那就是概念上的偷梁换柱,根本站不住脚。三是赏石形式可以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并无死板套路式的“石道”或“石艺”。

李隐龙:赏石不是创作艺术

赏石既是发现的艺术,也是表达的艺术,但却不是什么“创作”的艺术。为什么这么说呢?每位石友不妨问一问自已,到底为什么喜欢奇石?其实答案是非常简明的,就是奇石艺术的自然美在吸引着我们,或者说是我们无法抵御奇石上那种自然艺术形态的诱惑。那么奇石上的自然艺术形态是什么?当然是天然的鬼斧神工,天雕神艺,是天公造物的自然艺术美。

李隐龙:赏石不是创作艺术

赏石文化发展到今天,人们的赏石观念与古文人己大不相同。各地石种的增多,赏石群体的变化,带来了赏石思想的多元化。尤其赏石环境的变化更使得石界商品化意识特别突出,比如将奇石进行商业化包装,并美其名曰是艺术创作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但是,无论今人的赏石与古人的赏石在观念以及方式上发生了多少和多大的变化,却都不能改变一个基本事实,即没有奇石自身的艺术价值也就没有人们的赏石活动。 赏石赏得是什么?赏的是石之奇。石之奇是什么?是石之艺术性。石之艺术性在哪里?在石之自身,并不在石身之外。石之艺术性是天公造物,并非人之创造。这个论断如果不能成立,中国的赏石文化就不可能产生,更谈不上有上千年的赏石文化发展史。不论奇石作为自然物有没有诉求和有没有思想,但其艺术性是先天而存在的,是自然天成的。如果罔顾这一事实,那纯属是睁眼说瞎话或者说是在诡辩。

李隐龙:赏石不是创作艺术

纵观人类所有艺术品的产生过程,不难发现都是人立意(艺术构思)在前,创作(艺术制做)在后。而赏石活动则恰恰相反,是石奇(艺术形态)在前,人赏(艺术表达)在后。可以说这是赏石活动的基本规律,也是区别于其它人类艺术品创作的基本特征。赏石人都清楚一个事实,奇石的艺术形态是先天就存在的,不是后天由人制做的,无论有无诉求其艺术性都先天存在。所以,只能是其艺术性在通过读石过程被发现后才能立意,与艺术品创作先天无物的立意有本质的区别。艺术品创作的立意,是艺术家头脑中先想象出来一个什么艺术主题或艺术形式,然后再动手去制做它或者一边想象一边制做。赏石中的立意是赏石者先通过读石发现奇石的艺术形态象什么,然后才决定立意(或主题)是什么。两种立意的前提条件完全不相同。前者完全是凭空想象,后者则是视物定题,这怎么能是一回事呢!

李隐龙:赏石不是创作艺术

艺术品都是构思在前,创作在后。而赏石则是发现在前,表达在后。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即艺术品的艺术主题或艺术形式都是艺术家自已动手制做出来的;而奇石的艺术主题或艺术形式则是赏石者通过读石发现出来的。两种活动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有本质上的差别。如果说赏石活动中也有人的创作行为的话,那也仅仅是创作了如何表达奇石艺术形态的手段和方式,如命题,配座,置景,组合,演示等等。而这种“创作”都是紧紧围绕先天存在的奇石艺术形态在进行,创作的也都是表达工具和表达形式(且往往非赏石者一人能力所完成),并没有也无能创作奇石自身的艺术形态。也就是说赏石者们创作的只是“赏石的形式”,并不是“石上的艺术”,这难道不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吗?

李隐龙:赏石不是创作艺术

现在,比较迷惑人的是置景和小品组合是不是属于创作艺术?其实“置景”这种称呼已经告诉我们“是为奇石制作场景”,它完全符合“石奇在前”即先发现,“人赏在后”即后表达的赏石规律。

小品组合,一般也是先发现奇石本身的艺术形态象个什么,然后再决定表达什么主题思想。比如被称之为开创了赏石创作艺术先河的《战争与和平》组合,如果没有钢盔和和平鸽象形石的之前发现,何来之后的《战争与和平》的主题表达?虽然说这种主题是通过组合集体表达出来的,但仍未脱离开石质艺术品的先天形态,仍属于一种表达艺术或演示艺术,而非创作艺术。因为是借用或说是利用了奇石的艺术形态来表达思想,所以并没脱离先发现后表达的赏石规律。

李隐龙:赏石不是创作艺术

此外,如果我们站到反面来论证:

假如说赏石是一种创作艺术,那么首先一个问题是:艺术创作的主体即艺术家是谁?是赏石家吗?赏石家能等同于艺术家吗?

其次,创作的客体是谁?对象又是什么?是从自然界发现具有先天艺术特性的奇石吗?

再次,创作的工具以及方法和手段又是什么?是配座、题名、置景、组合吗?

答案显然都是否定的。

再者,如果我们把置景和组合类赏石形式视为艺术品创作的话,那么与园林工人用鹅卵石铺设美丽图案的路面还有什么区别吗!

李隐龙:赏石不是创作艺术

综上,奇石艺术性的先天存在,自然天成,才是赏石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才是产生中国赏石文化的基石。在这个前提之下谈创作,只能是贪天之功,更是谬论。 赏石活动可以是发现的艺术,也可以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但却不是创作的艺术。赏石的形式,手段,方法人们都可以去创作,奇石的艺术性人们却永远也无法去创作。奇石艺术性的创造者只能是大自然,而并不是人;人只是发现者,欣赏者乃至表达者,这是赏石的实际情况,也是赏石活动的客观规律。不论赏石也好,玩石也罢,石头永远占据着主导地位。如果自然界不存在自身就具备艺术价值的奇石,且这种奇石对人没有任何艺术吸引力的话,一切都要免谈,既不会产生中国的赏石文化,更谈不上发生当今全国大规模的群体赏石活动。这难道有什么疑问吗!

李隐龙:赏石不是创作艺术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中国观赏石协会】对观赏石的定义:“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具有观赏价值、科学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天然石质艺术品,都属观赏石”。作为受人尊敬的“资深赏石家”,非要把台湾的“雅石”称呼搬到大陆来,却将奇石称之为“低级的原材料”,那么除了进一步造成石界赏石理论上的混乱,难道还能起到什么好作用吗!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石界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116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8年8月13日 上午1:00
下一篇 2018年8月15日 上午1: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