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莹:灵璧山子黑如漆

近日读到浙江人美出版社的“艺文丛刊”系列,都是有关古代艺术典藏方面的旧书点校本,大部分在民国年间黄宾虹、邓实选编的《美术丛书》中有所选刊,但也有一些“漏网之鱼”。如其中《洞天清录》(外二种)中,有一册《百宝总珍集》(十卷)前所未闻,清代以前未见著录,据考当为南宋临安(今杭州)市贾所编篡,所载百数种珍玩,详介其产出、价值、辨伪、高下、辨识等,有意思的是,每则器玩俱以七言打油诗开篇,行文也颇多市井口语、行话,多少反映了当时古玩市场的场景,颇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俞莹:灵璧山子黑如漆

灵璧石“福天洞地”,黝黑如漆(上海古猗园顽石斋藏)

其中有一则“灵璧石”,起首就是一首七言诗:“看石山子号灵璧,立者卧者黑如漆。更防墨染蜡出光,折断胶粘难辨识。灵璧石山子立者,或有卧者,先看样范好弱,无石脉、颜色黑如漆者堪好。亦有小块儿山石峰儿巧者,亦有折断用胶粘不觉者,仔细看之。此物文官多爱。亦有墨染蜡出光假者。英州看石,山峰多者着主。”

诗的大意是:灵璧石多见山子状,无论是横峰还是竖峰,只要黝黑如漆便佳。但要提防以墨漆染色封蜡擦亮,或者是用残断的石子胶黏起来。此外,作者强调,灵璧石以没有白筋石纹、色黑如漆最佳。由此可见,当时灵璧石以黝黑如漆为贵,所谓无利不起早,市场上多见到有涂色染黑者,也有将残断石头胶黏起来的,须加细辨。

同时代的南宋时期,还有两本重要典籍提到过灵璧石,不妨与之对照一下,可以一窥当时对于灵璧石形色质声之见识。

俞莹:灵璧山子黑如漆

安徽灵璧县磬云山是灵壁磬石的产出地

一本便是杜绾的《云林石谱》,其中提到灵璧石产于磬(云)山土中的“扣之铿然有声”,产于新坑黄泥沟者“扣之稍有声…不若磬山清润而坚”(可见,当时已经有坑口的概念了),并且指出“此石宜避风日,若露处日久,色即转白,声亦随减。”磬云山灵璧磬石之叩之有声,向来是其主要看点和卖点,不知道何故《百宝总珍集》却未曾提及;至于《百宝总珍集》强调灵璧石黝黑如漆者贵,《云林石谱》似乎并不以为然,只是提到“其色稍黑”,甚至“石色清淡”。

俞莹:灵璧山子黑如漆

灵璧纹石“妙境”(曹井源藏)

稍后一些时候问世的赵希鹄《洞天清录》,在介绍灵璧石时,提到“色如漆,间有细白纹如玉”,“伪者多以太湖石染色为之”,可见和《百宝总珍集》一样,注重其色泽如漆;不过,也强调“扣之,声清越如金玉”,这与《云林石谱》一致。

俞莹:灵璧山子黑如漆

宿州博物馆藏北宋灵璧石(王占东摄)

俞莹:灵璧山子黑如漆

清代灵璧石砚(拨云轩藏)

再推后一些时间,元代文人孔克齐在《静斋至正直记》书中介绍“灵璧石”时,强调“灵璧石最为美玩,或小而奇峰列壑,可置几玩者尤好。”这应该也是首次将灵璧石称作石玩之首(一直到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则明确提出:“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孔克齐是孔子五十五世孙,家在溧阳(今江苏),其父曾为国史编修。元代至正年间,孔克齐避居四明(今浙江宁波)之东湖,记所见所闻成《至正直记》(全名《静斋至正直记》)四卷,是元代重要的笔记。有意思的是,《静斋至正直记》还将灵璧石的色和声与太湖石、英石作了比较:“凡取其色之黑而声清者,灵璧也。惟取其声之清远者,太湖石也。…英石之质赤黑,亚于灵璧,特声韵不及太湖而质过耳。”可见,灵璧石无论色泽还是音色都优于其他石种。

俞莹:灵璧山子黑如漆

大英博物馆藏灵璧石山子(于永健摄)

俞莹:灵璧山子黑如漆

灵璧石“河山真意”(许辉藏)

灵璧石自然是以形赏为主的石种,关于其造型特点,或者说收藏者关注的焦点,上述南宋时期的三则记载,可谓也是言人人殊。《百宝总珍集》提到灵璧石主要看立、卧山子,《云林石谱》称“或成物象,或成峰峦,巉岩透空,其状妙有宛转之势。”《洞天清录》则称“然不起峰,亦无岩岫。佳者如菡萏,或如卧牛、如蟠螭。”可见,各家说辞很不一致。

俞莹:灵璧山子黑如漆

正在滁州博物馆举办的“中国赏石名家名品邀请展”,以灵璧石为主打

不过,元人孔克齐《静斋至正直记》对于灵璧石的审美似乎是作了终结意义的阐述:“谚云:“看灵璧石之法有三:曰瘦、曰绉、曰透。”瘦者峰之锐且透也,绉者体有纹也,透者窍达內外也。”这与记载所谓米芾“相石法”的《渔阳公石谱》几乎是同时代,与古典赏石瘦皱漏透的审美特点也几乎完全一致(漏之说,至晚在明代末年才开始出现)。由此可见,大一统的元代,对于灵璧石之赏玩之道已经完全成熟了。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石界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10143.html

(1)
上一篇 2018年7月13日 上午1:00
下一篇 2018年7月15日 上午1: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